沾了片雪花,手里还拿着一张单子,跑得气喘吁吁,“他说这次要收五十斤枸骨叶,还要带些枸骨果回去,说是外地的药铺都听说这‘鸟不宿’能治筋骨病,都来跟他要货呢!”
王宁笑着点头,转身往门口走。只见钱多多穿着厚实的绸缎棉袍,正指挥着伙计从马车上搬空药箱,见了王宁,立刻拱手笑道:“王大夫,您这枸骨可真是好东西!我上次把枸骨叶运到邻县,没几天就卖光了,连带着枸骨果都成了稀罕物,这次我特意多带了几个药箱来,生怕装不下!”
两人正说着,孙玉国也来了,他穿着一身素色棉袍,手里提着个布包,里面装着几株刚挖的枸骨苗,身上还沾了些泥土:“王大夫,我按您说的,在济世堂后院也种了几株枸骨,这是新挖的苗,给您送来几株,咱们一起把这枸骨种遍青石镇,以后乡亲们再得筋骨病,就不用愁没药了。”
王宁接过枸骨苗,指尖触到带着泥土的根系,冰凉的触感里藏着生机,心里暖暖的。他转头看向张阳,只见年轻的药师正带着几个村民在后院修剪枸骨枝,手里拿着一本册子,时不时停下来记录——张阳已经把这段时间用枸骨治病的案例整理成册,还在册子上画了枸骨的叶片和果实,标注着药性和用法,说是要传给以后的学徒,让更多人知道枸骨的用处。
张娜从药堂里端出几碗热茶,分给众人:“天这么冷,喝碗热茶暖暖身子。”她的目光扫过后院的枸骨树,又看向王宁,眼里满是笑意——从秋到冬,这带刺的枸骨不仅解了青石镇的燃眉之急,还让两家药堂化干戈为玉帛,连钱多多都成了枸骨的“宣传员”,这是他们一开始万万没想到的。
正喝着茶,就见李掌柜拄着拐杖,带着几个村民扛着一块木牌走来。木牌上刻着“枸骨救急”四个大字,字体遒劲有力,还刻着几株枸骨叶的图案,油亮的红漆在雪光下格外显眼。“王大夫,这是咱们几个村民凑钱做的木牌,”李掌柜笑着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以后谁要是得了筋骨病,看到这木牌就知道来百草堂,也让大家都记住这‘鸟不宿’的好处!”
王宁接过木牌,指尖抚过刻痕,粗糙的木头触感里藏着乡亲们的心意,心里满是感慨。他抬头看向后院的枸骨树,雪花落在墨绿的叶片上,簌簌地往下落,红果在雪中愈发鲜艳,忽然想起林婉儿临走时说的话:“良药未必都在金贵处,寻常草木里,也藏着济世的心意。”
钱多多看着这热闹的景象,笑着对王宁说:“王大夫,明年春天我打算把枸骨苗运到其他镇子去,让更多人知道这药材的好处,到时候咱们还按今年的价格合作,您看怎么样?要是遇到不懂用法的药铺,我就让他们来青石镇找您请教。”
“好啊,”王宁爽快答应,“要是他们来,我就把用药的方子传给他们,让更多人能用上这好药材。”
孙玉国也跟着说:“我也去邻县的药堂说说,让他们也试试用枸骨治病,咱们一起把这好药材传出去,让更多乡亲受益。”
王雪看着眼前的景象,雪花落在她的发梢上,亮晶晶的,忽然笑着说:“哥,你说咱们当初要是没去云台山找枸骨,现在会怎么样?”
王宁看着妹妹明亮的眼睛,又看了看身边的众人——张娜手里端着热茶,张阳在整理药册,李掌柜在和村民们说着话,钱多多在清点药箱,孙玉国在帮忙搬运枸骨苗——笑着说:“不管怎么样,咱们都会找到治病的药材,因为咱们是医者,医者的本分就是救死扶伤。”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这枸骨也算是缘分,它让咱们明白,药材没有贵贱之分,只要对症,就是好药;人心也没有高低之别,只要有仁心,就能化解矛盾。”
雪渐渐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金色的光落在百草堂的院子里,也照在枝头的枸骨红果上,泛着温暖的光。药堂里的药香混着枸骨的清香,飘出院子,飘向青石镇的大街小巷——这带刺的枸骨,不仅在这个冬天救了青石镇的急,更用它的坚韧与温柔,在人们心里种下了仁心与希望的种子,而这颗种子,也将随着药香,传遍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