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页对王宁说:“你看,孙思邈也记载了黄荆子治寒痰的用法,和你配伍的思路不谋而合。”“王药师,林姑娘。”孙玉国走进来,把竹篮放在地上,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是我昨天在后山采的黄荆子,想着给你送来,也算是……赔个不是。之前我不该让二狗他们毁你的药材,更不该觉得便宜药材没用。”
王宁看着竹篮里饱满的黄荆子,笑着递给他一把竹筛:“能想通就好。来,一起筛筛杂质,正好教你怎么炮制。”孙玉国连忙接过竹筛,跟着王宁的动作摇晃起来,阳光从窗外照进来,落在两人手中的竹筛上,黄荆子在筛子里轻轻滚动,泛着温暖的光。林婉儿坐在一旁,看着这一幕,从锦囊里拿出一张纸递给王宁:“这是我云游时收集的黄荆子外用方,磨成粉调醋敷,能缓解风湿痹痛,你们村里老人多,或许用得上。”王宁接过纸,只见上面的字迹清秀,还画着黄荆子的形态,正是之前林婉儿说的“备用方”,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这时,王雪背着装满药材的粗布包从外面回来,布包里的《本草纲目》露着页角,上面还夹着她画的黄荆子图谱。她看到孙玉国,笑着递过去一张纸:“孙老板,这是我画的黄荆树辨认图,你要是采错了,可就白费功夫啦。”孙玉国接过图谱,看着上面细致的叶脉和果实纹路,连声道谢。
日子一天天过去,青石村的秋日渐渐深了。百草堂和济世堂不再是针锋相对的对手,孙玉国常来百草堂和王宁交流药材知识,还把济世堂的一半柜台腾出来,摆放王宁教他炮制的黄荆子、紫苏等平价药材。村民们要是有个风寒咳嗽,要么自己去后山采黄荆子,要么去两家药铺抓药,哪家方便就去哪家。
林婉儿要继续云游了,离开前,她把《千金方》留给了王雪:“这书里有不少山野药材的用法,你跟着你哥好好学,将来也是青石村的好药师。”王雪接过书,紧紧抱在怀里,用力点头。
送林婉儿离开时,王宁站在村口的黄荆树下,看着她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山路尽头。风一吹,枝头的黄荆子轻轻晃动,辛香满溢。孙玉国走过来,递给他一壶热茶:“以后咱们一起护着村里人的健康,让这黄荆子的香味,一直留在青石村。”
王宁笑着点头,抬头望向村子——家家户户的院墙上,都挂着晒干的黄荆枝;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手里拿着黄荆子串成的小串;老人们坐在晒谷场边,喝着黄荆子煮的水,聊着家常。阳光洒在青石村的每一个角落,温暖而安宁。这味山野里的黄荆子,不仅治好了村民的病,更解开了人心的结。而王宁知道,他会一直守着百草堂,守着这份医者仁心,让黄荆子的香气,伴着世代村民的安康,在这座山村里,永远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