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多了女贞子的清苦气。王宁每日天不亮就起身,将前一日晒好的女贞子倒进竹匾,借着晨光一粒粒挑拣。他指尖划过果实表面,那些霜皮薄、颜色发绿的便被挑出来,扔进旁边的陶瓮——那是留着做种子的。
“哥,刘婶又来了,说耳朵不堵了,就是看东西还模糊。”王雪端着刚沏好的药茶进来,粗瓷碗里浮着几粒饱满的女贞子,枸杞的红、菊花的黄在水中慢慢舒展。她梳着的双丫髻今天换了根金银花枝当簪子,那是清晨去后山采药时折的,带着露水气。
王宁抬头时,额前的碎发垂下来,沾了点女贞子的白霜。他接过药碗放在柜台上,目光落在墙上挂着的《本草图经》上——那是他祖父传下来的,边角已经泛黄,其中“女贞实”条目下画着一株常绿灌木,枝条上坠着一串串紫黑色的果实,旁边批注着“霜降后采,阴干”。
“让她再加些桑葚。”王宁用毛笔在药方上添了两个字,笔锋沉稳,“肝肾同源,肾阴足了,肝血才旺,眼睛自然清亮。”他说话时,左手无意识地摩挲着腕上的药串——那是用陈年女贞子壳打磨成的珠子,被他盘得发亮,据说能安神。
正说着,刘婶掀帘进来,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蒸好的米糕。她眼睛里的浑浊少了些,走路也稳当多了:“王大夫,您这药真神!我按您说的,每天用冬青子泡水,夜里睡得着了,就是看东西还像隔层纱。”
王宁让她坐下,翻开她的眼睑仔细看了看:“别急,阴虚不是一日形成的,得慢慢补。”他从药柜里取出个小纸包,里面是些黑紫色的颗粒,“这是酒浸的女贞子,你回去每天吃三粒,比泡水效力强些。”
刘婶接过纸包,指尖触到王宁的手——那手上有层薄茧,指腹和指甲缝里总带着些深褐色的痕迹,那是常年处理药材留下的。她想起孙玉国那双白净的手,戴着玉扳指,抓药时总要先用银镊子夹,生怕沾上药渣。
“王大夫,孙老板昨天在街口说,您这药是骗人的,还说……”刘婶欲言又止。
“说什么?”王宁正往药臼里放龙骨,准备给另一位失眠的村民配药。
“说您用的根本不是冬青子,是后山的野葡萄珠子。”
王宁笑了,拿起一粒女贞子递给她:“你看,这果实两头尖,表面有白霜,砸开里面是单颗种子;野葡萄是圆的,籽多,味道也酸。”他又取出本药书,指着上面的图,“孙老板要是真懂药,就该知道,这女贞子又名冬青子,《本草纲目》里写着呢。”
刘婶这才放心,谢过王宁,提着米糕高高兴兴地走了。她刚出门,就撞见张阳背着药篓回来。这学徒才十六岁,脸上还带着稚气,粗布短褂的肘部磨出了洞,裤脚沾着泥,背上的药篓晃悠着,发出铜铲和竹篓碰撞的声响。
“先生,后山的女贞树我都看过了,果实还泛着青呢。”张阳抹了把脸上的汗,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这是林前辈托人捎来的信,说她过几日就到。”
王宁接过信,指尖触到油纸包上的温度——林婉儿总是这样,无论何时捎信,都会在油纸里裹些晒干的药草,这次是薄荷,清清凉凉的气息正好驱散秋燥。他展开信纸,上面只有一行字:“女贞未霜,采之无益,静待为佳。”
“看来得等霜降后才能采新的女贞子了。”王宁把信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库房里的存货还够吗?”
张阳掰着手指头算:“本来够的,但这几日来抓药的人越来越多,孙老板又让人去钱老板那里抢货,现在药行里的女贞子都涨价了。”
王宁皱起眉。他知道钱多多是个精明的药材商人,谁给的价高就卖给谁。但他更清楚,孙玉国抢药不是为了治病,是为了断他的货源。
果然,傍晚时分,钱多多就来了。他穿着件藏青色绸缎马褂,手里拄着根镶玉的拐杖,进门时先打了个喷嚏——他有过敏性鼻炎,最怕药铺里的粉尘。
“王老板,开门见山吧。”钱多多掏出个算盘,噼里啪啦打了几下,“孙老板说了,女贞子他全要了,给的价是你的两倍。”
王宁正在炮制女贞子,一口大铁锅里,麸皮炒得发黄,他用长柄药铲把女贞子倒进去,翻炒时发出沙沙的声响。“钱老板做药材生意多年,该知道霜降前的女贞子药性不足。孙玉国要,就让他拿去。”
钱多多眯起眼睛,打量着王宁——这人身上总带着股药味,不像自己满身的檀香;手指粗糙,却比那些戴玉扳指的手更让人信服。他忽然压低声音:“实不相瞒,我留了些去年的陈货,霜降后采的,药效足。只是……”
“多少价?”王宁停下手里的活。
“价好说,但我有个条件。”钱多多往门口看了看,“孙玉国让刘二狗盯着我,这批药得半夜偷偷送过来。”
王宁点头应了。钱多多走后,张娜端着晚饭进来,她梳着圆髻,插着支银簪,围裙上绣着株当归图案——那是她嫁过来时,王宁亲手绣的,说当归寓意“应当归来”。
“我听雪丫头说,孙玉国又在捣乱?”张娜把一碗莲子羹放在王宁手边,“他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