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问补充道,“商盟还可统一采购渠道,降低成本,遇到药材短缺时也能互相调配。
这不是为了约束,而是为了让药市能长久活下去。”
次日清晨,医署的告示贴满了邯郸城的大街小巷。
告示上写明了成立药材商盟的缘由与规则,要求所有药材商三日后到医署议事。
消息传开,药商们分成了两派:老字号的药铺掌柜们大多表示支持,他们本就痛恨假药坏了行当名声;而那些惯于以次充好的小商贩则忧心忡忡,私下里聚在一起商议对策。
三日后,医署大堂挤满了人。
上百个药材商或坐或站,交头接耳,气氛紧张。
素问身着素色布衫,坐在主位,李伯与王二柱分立两侧。
“素问姑娘,这检验药材怕是要耽误不少功夫吧?”
一个尖嘴猴腮的商贩率先难,他是西区的“益寿斋”
掌柜,昨日刚被查出售卖伪天麻,“我们小本生意,经不起折腾。”
“检验分批次进行,每日清晨集中收样,午时便可取结果,绝不耽误售卖。”
素问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而且检验免费,医署只负责把关,分文不取。”
另一个商贩立刻接话:“那印记要是被人仿造了怎么办?到时候我们老实做生意的,反倒要背黑锅!”
素问早有准备,她示意王二柱拿出一枚铜印和几张试纸。
铜印上刻着繁复的云纹,中心是个“医”
字,试纸则是用特殊的艾草汁液浸泡过的。
“这枚铜印是特制的,印泥里加了松烟和朱砂,遇水不化。
更重要的是,检验合格的药材除了贴印记,还会在包装纸上用艾草汁做暗记,遇火会显红色,旁人根本仿造不来。”
她拿起铜印在试纸上一按,清晰的印记立刻显现,再用火折子一燎,印记边缘果然透出淡淡的红色。
众人见状,议论声小了许多。
这时,坐在前排的“回春堂”
掌柜站起身,他是邯郸药市的老字号,德高望重。
“素问姑娘说得在理!
前些年假药少,我们回春堂每日能卖两担药材,这两年假药横行,生意差了一半还多。
要是能把假药禁了,百姓信得过我们,生意自然能好起来。
我举双手赞成成立商盟!”
有了回春堂掌柜带头,不少诚信经营的药商纷纷附和。
那些心怀鬼胎的商贩见大势已去,也不敢再公开反对,只得跟着应承下来。
素问见众人达成共识,当即宣布药材商盟正式成立,推选回春堂掌柜为盟,负责日常事务,医署则派专人负责药材检验与印记放。
她拿起铜印,在第一张检验合格的当归包装纸上重重一按:“从今日起,这枚铜印就是邯郸药材的信誉凭证。
希望各位都能守住初心,莫要辜负百姓的信任。”
第三章印记风波
商盟成立的头几日,药市格外平静。
商贩们纷纷将药材送往医署检验,合格的贴上印记,摆在铺面上最显眼的位置。
百姓们起初还有些犹豫,直到有几个曾误食假药的人检验了带印记的药材,确认是真品后,大家才渐渐放下心来。
“这有印记的当归就是不一样,闻着就香!”
“以后买药就认这个‘医’字印,再也不怕上当了!”
不到十日,带印记的药材就成了药市的“香饽饽”
,那些没来得及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药材,根本无人问津。
不少商贩见状,主动将库存的可疑药材全部下架,有的甚至亲自跑到山里采挖正品,生怕错过了生意。
可就在这时,一桩意外生了。
那日清晨,一名老妇拿着一包带印记的当归冲进医署,哭得撕心裂肺:“素问姑娘,你可得为我做主啊!
我吃了这有印记的当归,还是肚子疼!”
素问心头一紧,立刻接过当归检验。
印记是真的,药材看起来也没问题,断面黄白,香气浓郁,不像是伪品。
她连忙询问老妇的服用方法,老妇抽噎着说:“我怕药力不够,就多加了两倍的量,还和萝卜一起煮了……”
素问恍然大悟。
当归虽补,但用量过大易致腹胀,且萝卜有破气之效,与当归同服会影响药效,甚至引肠胃不适。
她立刻为老妇调配了理气和胃的汤药,又耐心解释:“药材是真的,但服用方法不对。
当归每日用量不宜过五钱,且不能和萝卜同服。”
老妇半信半疑地服了药,不出两个时辰,腹痛果然缓解了。
她红着脸向素问道歉:“都怪我不懂药理,差点冤枉了好人。”
这件事虽有惊无险,却给素问提了个醒。
百姓不仅需要放心药,更需要正确的用药知识。
于是,她让学徒在药市入口搭起了一个简易的讲台,每日午时讲解药材的辨别方法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