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的手直哆嗦:“李医生,俺这眼睛还能好?俺还想看看俺儿子寄回来的照片呢。”
李为民帮他检查完,笑着说:“刘大爷,您这白内障不算最重的,做完手术肯定能看清照片。
您现在就回家拿身份证和贫困证明,我给您登记上。”
雨停的时候,李为民已经登记了八个患者。
他顾不上喝口热水,又骑着摩托车往核桃坪村去。
山路更难走了,有些地方积了水,摩托车陷在泥里,他得下来推着走。
等赶到核桃坪村时,天已经擦黑,他的裤腿和鞋子全是泥,脸上也沾了不少土,活像个泥人。
村主任老周看着他这模样,眼圈都红了:“李医生,您这是何苦呢?明天来不行吗?”
“不行啊,周主任。”
李为民擦了擦脸上的汗,“有些老人等不起,早一天登记,就能早一天安排手术。
我今天把村里的人统计完,明天就能跟市里的医院对接。”
老周赶紧召集村民,李为民又忙活到半夜,才把核桃坪村的五个患者登记好。
往回走的时候,月亮已经升得很高,山路静悄悄的,只有摩托车的引擎声和虫鸣。
李为民骑着车,心里却很踏实——这一天跑下来,登记了十三个患者,十三双眼睛,很快就能重见光明了。
三、病房里的光明
一周后,李为民带着王老汉、赵大娘等十二个患者(有一个老人因为咳嗽加重,得先治肺病,暂缓手术)坐上去市里的大巴车。
省眼科医院专门派了医生来接,还安排了志愿者帮忙照顾老人。
到了医院,护士先给老人们做术前检查,量血压、测血糖、查心电图。
赵大娘有点紧张,攥着李为民的手不放:“李医生,手术疼不疼啊?俺有点怕。”
“不疼,大娘。”
李为民帮她顺了顺头,“就是打麻药的时候有点酸胀,手术也就十几分钟,睡一觉就过去了。
您想想,醒了就能看见俺,看见王大爷,多好啊。”
旁边的刘满仓也帮着劝:“大娘,俺们这么多人一起做,怕啥?李医生还在这儿陪着俺们呢。”
手术安排在第二天。
第一个做手术的是王老汉——他的白内障也不轻,只是一直让着老伴,说先给老伴治。
李为民在手术室外面等着,心里也有点紧张,时不时往里面看。
十几分钟后,手术室的灯灭了,医生出来说:“手术很成功,明天拆了纱布就能看见。”
王老汉被推出来的时候,眼睛上蒙着纱布,还在念叨:“李医生,俺没事,让老婆子别担心。”
李为民笑着说:“大爷,您放心,大娘在外面等着呢。
手术很成功,明天就能看见她了。”
接下来的几天,老人们陆续做完手术。
拆纱布的那天,病房里格外热闹。
护士先给赵大娘拆纱布,一层一层,慢慢揭开。
当最后一层纱布拿下来时,赵大娘先是眨了眨眼,然后慢慢看向王老汉,突然哭了:“老汉,俺看见你了!
俺看见你头白了好多……”
王老汉也红了眼,拉着她的手:“老婆子,俺也看见你了,看见你笑了。”
刘满仓拆完纱布,第一件事就是让护士帮他拿儿子寄来的照片。
照片上,儿子抱着孙子,笑得很开心。
刘满仓看着照片,眼泪止不住地流:“俺儿子胖了,俺孙子都长这么高了……李医生,谢谢您,谢谢您让俺又看见俺家人了。”
病房里的老人们都在哭,却不是伤心的泪,是激动的泪,是重见光明的泪。
李为民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他想起自己刚当医生时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现在他做到了,用自己的行动,帮这些老人找回了光明。
四、村口的锦旗
半个月后,李为民又骑着摩托车去山里随访。
刚到杨家湾村口,就看见一群人站在那儿等着,手里还举着一面红绸子锦旗。
杨建国老远就喊:“李医生,你可来了!
俺们村的老人们都等着谢谢你呢!”
赵大娘和王老汉走在最前面,赵大娘手里拿着一篮刚煮好的鸡蛋,王老汉手里捧着锦旗。
锦旗上绣着八个金字:“妙手回春,光明使者”
。
“李医生,这鸡蛋您拿着,是俺们自己家鸡下的,干净。”
赵大娘把鸡蛋塞到李为民手里,“您帮俺们治好了眼睛,俺们不知道咋感谢您才好。
这锦旗是俺们十几个老人凑钱做的,代表俺们的心意。”
李为民看着锦旗,又看着老人们脸上的笑容,心里热乎乎的:“大娘,您别这么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要谢,得谢国家的好政策,没有政策,我也帮不了这么多人。”
刘满仓从人群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