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一位老师能教的都更深刻、更本质。
领悟了这个‘道理’,难道不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悟道’吗?至于您说的‘模糊的美感’……”聂九段微微笑了笑,那笑容里有些许苦涩,但更多的是释然,“当你看清了所有精确的变化后,依然能在看似‘不最优’的选择中,找到属于人类的情感和意境,这种美感,或许比以前的‘模糊’,更加动人心魄。”
王兆山教授点头附和:“聂老说得极是。AI的意义,或许正在于它是一面‘镜子’,一面无比精确、毫不留情的镜子。
它照出了我们人类认知的边界,也照出了我们区别于机器的特质——比如聂老所说的,在精确计算之上的情感选择,比如我们在逆境中坚持的勇气,比如我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浪漫。
这些,恰恰是AI这面镜子所无法映照,也无法拥有的。讨论AI有没有意义,就像讨论镜子有没有意义。镜子本身无所谓意义,它的意义在于照镜子的我们,如何审视镜中的自己,以及如何根据镜中的映像,调整我们自己的衣冠和方向。”
陈守仁教授张了张嘴,似乎还想反驳,但看着聂九段平静而深邃的眼神,以及王兆山教授那充满哲思的比喻,他最终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靠回椅背,没有再说话。但那紧锁的眉头显示,他内心的忧虑远未消散。
霍桑博士接过话头,语气缓和了一些:“诸位,我想我们争论的焦点,或许不在于AI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驾驭它。小蓝的意义,不在于它击败了柯白,而在于它证明了我们人类创造的工具,已经强大到了可以反过来挑战并拓展我们自身智慧边界的地步。
这既是危机,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关键在于,我们不能将定义‘意义’的权力完全交给技术和市场。就像王教授说的,我们需要这面镜子,但我们更需要确保,照镜子的主体,始终是我们人类自己,以及我们所珍视的价值观。”
科斯塔教授也表示同意:“是的。我们需要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深入的对话,来共同制定AI时代的‘新社会契约’,确保技术进步服务于人类的整体福祉,保护文化多样性,为被冲击的行业和人群提供转型的路径。这需要政府、企业、学界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漆黑的夜幕开始透出深蓝色,天快亮了。
苏雪看着屏幕上逐渐平息下来的争论,以及窗外那抹预示着新一天的曙光,总结道:“感谢各位嘉宾带来的深刻见解和激烈思辨。正如这雨过天青,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和应对,也必然要经历迷茫、争论和阵痛,才能走向明朗。
小蓝的意义,或许正如霍桑博士所说,在于挑战和拓展;正如聂老所言,在于指引新的超越方向;也如王教授比喻的那面镜子,迫使我们更深刻地审视自身。而最终的意义,将由我们人类未来的每一个选择来共同书写。”
节目信号切断,演播厅的灯光亮起。但这场关于意义、关于未来、关于人类在智能时代何去何从的宏大讨论,却随着电波,随着网络,渗入了无数守候在屏幕前的观众心中,激起更多的涟漪与思考。
对于陈守仁教授这样的担忧者,对于霍桑博士这样的乐观者,对于聂九段、王兆山这样的思考者,以及对于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而言,一个由人工智能深刻参与甚至驱动的时代,已经无可回避地到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