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船,其实就是大飞船体加宽,不再是敝开的船舱,而是有正常舱室及上层建筑。
这些船,既有战斗艇,也有巡逻艇、支援艇这些,主要是以装配武器作区分,但主力作战舟艇,尤其冲在第一线的,还是快艇跟大飞。
没办法,封闭船舱虽能起一定的防护作用,但也增大了受弹面积,在装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其被命中的几率反而更高。
而且,舟艇部队自建设伊始,便是以以小搏大为目标,面对那样的敌人,这点防护不说没用,但也肯定没多大用。
且封闭舱室,增加了重量,占用了空间,也导致其能装配的武器弹药数量减少,再加上影响了机动性,自然只能往后靠靠。
准备使用复合板舱室甚至船体的方案,已经反馈回去了,当然,如果有其他更轻便的金属或其材料,自然更好,只是能不能搞出来,林默也不确定。
说回眼前的钢船上,虽然有不少劣势,但也并非没有好的地方,像炮位,便更方便进行加固,还适配更多种类火炮。
像舰艏,因为有相对开阔的甲板空间,且去除了船舷,可直接安装带炮架的高射机枪或高射炮,也就是高低机、方向机的,直接当炮塔使。
高射机枪是直接进口的,不过正在尝试对其进行多联改造,也准备推陈出新,其实就是想把弹匣供弹,改成弹链的,再将更换枪管改水冷。
至于高射炮,已改了,保留原炮炮座,但炮身、炮机这些,换成了带英的砰砰炮,因为他水冷且用弹链连射,其实就是马克泌机枪放大版。
性能怎么说呢?极为感人,但它是老炮,仿制难度相对较低,修械所能比较快上手,且后面还会进行一番改进,像口径改成三七,威力这些改大等。
在舱顶上也设置有炮位,不过能承受的后座不强,只能架设机枪或无后座力炮,没错,林默给出方案,修械所也顺利将无后座力炮弄出来了。
就是大屁股那种,性能还勉强可以,具体射程看倍径、口径及装药这些,强的曲射能打五六公里,而且没什么后座力,所以武器桩座也能装。
但有一个很大的限制,便是喷出的尾焰,这不用说,如果直接喷在船舱内的后果,冲击波与高温,与炮弹在船舱内爆炸无异。
所以,其在船上使用极受限,像快艇与大飞,除了船尾位置,确有必要时可以配一两门使用,正常是不装配的。
而带舱室的巡逻艇,倒是可以在舱顶炮位安装,不过也只能往船两侧开火,舰艏舰艉,朝向这些方位开火时,不论炮口还是炮尾燃气,都会影响艏艉装备使用。
当然,瑕不掩瑜,无后座力炮依旧选择装备,像十五米巡逻艇,其舱顶,便安了一门又粗又长的无后座力炮,口径足有一百二十毫米,这还是林默压了压,不然他们都准备上一百六十的。
弹药有两种,一种是带打孔弹壳的炮弹,弹头略小,一种是带尾翼像迫击炮炮弹,但加了一根发射药竿进行发射的弹药。
后一种,弹体重十多公斤,装药有一公斤多的TNT,曲射射程4公里左右,平射也一公里,平射还看炮手速度,一公里,是简单训练便比较容易命中的距离。
若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老炮手,对弹道下坠这些能进行比较准确判断,两公里也是能有战果的,就像狙击手一样,而且炮上也确实配了简单低廉的瞄准镜。
至于曲射,就跟迫击炮差不多,而且必要时候,它也确实可通用迫击炮炮弹,只是直射会受不少影响。
射程比较有限,威力嘛!因弹速也无多少侵彻力,但架不住爆炸威力大,小船那身板可遭不住!至于大船嘛!哪怕换成巡逻艇能扛起的最大正经身管火炮,对对方也无太大威胁,所以这无后座力炮还是可以一用的。
再说船艉,巡逻艇直接设置了三个炮位,两侧稍靠后,位于舰艉边角处,中间炮位,则位于舰艉甲板的正中,也是最大最稳固的炮位。
二门炮有点特殊,都是双联装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之所以进行双联装,是因为迫击炮炮管长,足足有两米八,所以只能采用炮尾装填的方式上弹。
就是开炮后,炮管翻转放平,从尾部将弹药装入,如此装填速度本就慢,加上船上空间有限,有的方位还不适合装填,需转动炮身方位后才能装填。
而双联装,只需增加一个装填手一同装填,便几乎能让同时间倾泄炮弹量增加一倍,自然划算,若非三炮四炮,会导致炮组过重影响操作,不然估计会给你整个三联装、四联装。
十五米船舰艉三炮位,以中间大炮位最佳,小炮位其射角、射界这些都受影响,且炮位承受力稍弱,正常不建议双炮齐射。
这三部六门一百二十毫米舰用迫击炮,是线膛迫击炮,当然,技术尚不算成熟,显得有些傻大黑粗与笨重不太好操作,不过其性能还是颇为可观的,射程足有八公里。
当然,这看弹种,若是常规十多公斤的刻槽或铜带弹,射程八公里,若换成更小的轻型弹,射程还能增一增,够到十公里。
另外还有二十多三十多公斤的各型重型榴弹,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