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计划:第一天清理拉练院子,搭灶台、接水管;第二天去附近菜市场考察,跟农户谈蔬菜供应;第三天调试早点车,先做几样招牌早点试吃……每一条都写得密密麻麻,旁边还画着简单的示意图。
“罗哥,你说咱们这流动早点铺,能像总店一样火吗?”
另一个副手小王有些忐忑地问。
罗砚洲合起笔记本,眼里满是笃定:“肯定能。
一是食材新鲜,二是分量实在,三是味道地道。
咱们把这三样守住,再把服务做周到,老百姓肯定认‘鱼水情’的招牌。”
这一次,他绝不会辜负这份信任,要把鱼水情的招牌在外地立起来,要让师父和兄弟们看到,他罗砚洲,能扛事,能成事。
那箱沉甸甸的调味料,在脚边安静地躺着,像一颗定心丸,也像一份沉甸甸的嘱托——它承载着杨玉贞的周全,也承载着罗砚洲的新生,更承载着“军民鱼水情”
这个招牌,从清水市走向远方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