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得自身硬啊!”
赶来的顾大江和顾丰心里也高兴啊,只是碍于公社的人还在,顾大江勉强还得维持一下大队长的矜持,清了清嗓子。
“行了,别让客人等久了,实在是放不下,远一点的集宁大队和红卫大队供销社,大丰你骑车去送,近一点的咱们公社的供销社,张卫国,你赶着牛车去送一下。”
被安排了活的张卫国半点不觉得辛苦,高高兴兴应下了。
边上张老爹和其他两个工人看着张卫国的眼神,那叫一个羡慕嫉妒啊。
谁不想去看看自己亲手做出来的东西,被客人们争抢购买的场景啊。
牛车和自行车浩浩荡荡在一众村里人的簇拥下出了生产队,热闹氛围丝毫不亚于年前杀猪。
陈慧芳站在屋里,听着外边的热闹动静,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嘴里嘀咕道:“一群没见识的,木头做的东西都有人抢。”
陈慧芳再怎么嫌弃自家人,也知道自家以前的日子有多体面。
对比以前,再看看现在。
陈慧芳很难不去怨恨在她心里导致了这一切的顾家人。
她听着外头那些村里人对顾丰和顾家人的吹捧,简直是抓心挠肝的难受。
只可惜,她的难受不甘,村里大部分人尤其是去供销社送货的张卫国是很难感同身受了。
虽然已经知道了自家厂子做的婴儿车卖得好,但知道和当面看到,差别还是太大了。
张卫国架着牛车刚到供销社附近,供销社里就已经有几个人快步跑出来。
“同志,是第一家具厂来送货的吗?”
张卫国都只来得及点点头,甚至都没说上一句话。
那几个人就已经飞快跑到牛车后边去卸货了。
张卫国都愣住了一秒。
主要是这几个人的穿着打扮一看就不是供销社的售货员啊。
这是在干什么?!
“诶,你们这……”
张卫国刚想去拦呢,身后就传来一个女声:“同志别着急,这些都付了钱了,单子都在这儿呢,咱就看着别让大家伙儿拿错了就行。”
说话间,就有一个特别白的手拿着一沓单子从侧后方递过来。
张卫国很不想承认,自己刚才的深思因为这抹白,恍惚了一瞬。
随即很快反应过来,在心里对自己唾弃了一秒。
忙不迭接过单子,连看都不敢看一眼那个售货员:“谢谢同志。”
拿着单子,赶紧快走几步到牛车后边。
清了清嗓子开始按照单子对照每个人拿的东西。
他完全没发现,他身后,年轻售货员看着他的背影戏谑中带着了然的眼神。
还好,虽然忙中带乱,但这些客人的素质还是很不错的。
尤其是还有张卫国这么个壮汉在一边“虎视眈眈”盯着,更加没人敢在里头浑水摸鱼。
不过七八分钟,原本装得满满当当的牛车上就只剩下一台婴儿车了。
张卫国又惊了一下。
这可实打实比公社干事来通知的数量又多了三台。
那只能说明,在他架着牛车来给供销社送货的这短短不到十五分钟里,又多来了几个客人。
一想明白这一点,张卫国心里都是一阵火热。
等到客人们都走了,他才终于有时间喘口气,又忍不住问最近的一个售货员:“今天咋突然来这么多客人了?”
那售货员刚摇摇头呢,边上一个售货员的声音就传来:“我刚好问了,说是昨儿个江安晚报上有一篇文章里写到你们的第一家具厂的小推车和婴儿车,好多人都是闻名来买呢!”
“江安晚报?!”
张卫国又被惊到了。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长桥大队的木工作坊变成泾阳县长桥第一家具厂也就才几天的事儿。
怎么就有大作家还能写进文章,还刊登在江安晚报上了?!
他刚想多问一句呢,那说话的售货员就端着杯水过来:“同志,累着了吧,我看你都出汗了,喝口水歇歇吧。”
他眼尾余光又一次扫到那抹白,心里咯噔一下,忙垂下了头,不敢看她。
只是耳朵还巴巴地张着,想多听点消息。
那售货员人挺好,不光端了水过来,还递过来一份报纸,指着第二个版面上的一篇方块:“喏,就这篇,我看了,写得真挺好。”
张卫国顺着那根细白的手指看过去。
好不容易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圆润的粉白指甲上移到报纸上,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那篇文章的作者名字。
“是姜琴同志?!”
售货员伏在柜台上:“你还认识这个作家?”
她一下离得自己太近了,张卫国一瞬间连呼吸都停顿了一秒,半晌才讷讷道:“是我们大队的知青,现在是我们大队长的儿媳妇。”
“哦,那你们大队还挺藏龙卧虎的。”售货员赞了一句,紧接着,下一句话就叫张卫国心口一下紧缩。
“那同志你呢?你们厂怎么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