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逆孙,愈发放肆,愈发跋扈了!!前段时间让这对父子管事,本以为堪堪值得托付,可如今看来,日后这家里岂不让他们横行霸道,还有吾等的安生日子可过吗?!”“二房媳妇,你即刻派人前往京兆府报案,务必如实陈述。”...
“王子犯法,尚与庶民同罪,我贾家断不会包庇此等作恶多端的孽障!!!”
见老太太如此震怒,王夫人心中暗自得意。
她转身便开始安排荣国府的贴身仆从前往京兆府报案。
大房一脉,真是自寻死路。
竟会干出当街杀人的蠢事。
太祖时期便有明文规定,武勋子弟不得仗势欺人。
一旦证据确凿,便可直接押入京兆府大牢,秋后问斩。
据说太祖时,就连一位皇子也因此受到了严惩。
“是否再核实一下……”
林黛玉本欲再替贾琮分辩几句,却见贾母抬手示意,止住了她的话头。
当下证据确凿无疑,任凭如何辩解,也难以抹去贾琮当街行凶杀人之恶行。
“林之孝,你带几个仆从去将贾琮看住,稍后交由京兆府大牢。”
贾母此刻已无心诗会,只想尽快处理贾琮之事。
说到底毕竟是个庶子,毫无教养可言。
竟能干出当街杀人的荒唐事。
不过毕竟有前科,某种程度上也不足为奇,但也确是不可继续放任了,作孽得有个限度啊!
看来能否让他们继续掌事,自己心中要打一个问号了。
处理完一切,贾母起身向荣禧堂走去。
一路上,她还不忘叮嘱贾宝玉,切不可学贾琮那般,像个粗鲁愚笨的乡野村夫,只知打打杀杀舞枪弄棒,不知礼数。
林黛玉虽然心中委屈,却也不敢再为贾琮辩解。
自幼聪慧的她,早已看出。
贾母对大房一脉的人,始终心存芥蒂。
甚至未曾查清事情真相,便已给贾琮定了罪。
事已至此,她只能默默祈祷,愿贾琮能够平安无事。
京城府衙内,京兆尹周和正埋首于案牍之间,审阅着堆积如山的卷宗。
忽闻门外鼓声隆隆,他猛地站起,急令侍从速去探查缘由。
不久,一人被带至大堂之上,周和这才知晓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是贾家荣国府的子弟,在光天化日之下犯下命案。
周和心中不免踌躇,毕竟此案牵涉京城首屈一指的贵族——贾家。
且还是贾家嫡系血脉,此等案件,委实棘手难办。
正当他犹豫不决之际,下人传来贾家老夫人的口信,声称此乃她之意。
“王法无私,贵贱同罚。”
“身为朝廷武臣,贾家自当率先垂范。”
贾母此言一出,周和不禁拍手称快,赞叹不已。
他盛赞贾家老夫人深明大义,不愧为代善公之遗孀,承继了代善公的遗风,实乃当世之楷模。
既然贾母已有此表态,周和当即下令,命官吏速速拿人归案。
此举既能彰显公正,又能赢得民心,何乐而不为?
……
荣国府前,一具尸体横卧门阶,乃是奴仆金宝。
过往行人皆小心翼翼,匆匆而过,生怕惹祸上身,被荣国府迁怒。
贾琮等人早已离去多时,林之孝率众前来收拾残局。
贾家门楣显赫,岂能容此血腥玷污?
他命人妥善收敛金宝遗体,贾琮当街行凶之事,目击者众多,证据确凿。
无需担忧抵赖,只需寻得几位证人,便可将罪名坐实。
处理完毕,林之孝急忙打听贾琮等人的行踪。
得知他们前往宁国府,林之孝立即赶往荣禧堂禀报。
刚踏入府门,便见一灰衣瘸腿老者,蹒跚而来,面带傲色。
未等林之孝开口,老者已径直走向他。
“速告二老爷与宝二爷,东府今日开启宗祠,请他们即刻前往。”
话音刚落,那老者竟在府门前耍赖不走,嚷着要酒喝,还吵闹着要与往日的老伙计们聚上一聚。
林之孝无奈,只得命人取酒,自己则匆匆赶往荣禧堂。
老者得酒,自斟自饮,兴起时还哼唱起来。
荣国府下人虽欲驱赶,却不敢造次,只能任其放浪形骸。
荣禧堂内,气氛凝重。
林之孝匆匆入内,禀报东府之事。
贾母闻言,心中更添烦躁,暗叹多事之秋。
东府贾珍又生何事,此刻竟要开宗祠。
“既珍儿欲开宗祠,尔等便去一趟吧。”贾母对贾政父子吩咐道。
贾政起身欲行,却见贾宝玉面色苍白,呆坐不动。
他听闻贾琮之事,心中惊恐万分,至今未能平复。
见宝玉异样,众人目光皆聚焦于他。
贾母亦察觉爱孙异样,连忙询问缘由。
宝玉颤抖着说自己身体不适,贾母心疼不已,暗责贾琮胡闹,惊扰了她的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