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记者追问道:“这是否意味着,以后修路要问工人的意见?”
陈砚田接过话筒,语气平静:“不是问,是听。
我们过去只听冰冷的仪器,现在,我们要学会听人的声音。”
镜头扫过台下,赵工坐在角落里,他手里拄着拐杖,轻轻地敲击地面三次。
如同某种确认。
当晚,吴小雨的“痛觉地图”
更新上线。
地图上,新增了十五条红色的脉动线。
那是全市十五个“正在自我修复的地基节点”
。
这些节点,就像是城市身上的伤口,正在慢慢愈合。
深夜,于佳佳盯着电脑屏幕,那份匿名文件包就像潘多拉的魔盒,缓缓开启。
1983年的市政会议纪要,纸张泛黄,字迹有些模糊,却散着一股尘封的历史气息。
《关于保留部分老旧管网作为应力释放通道的建议》——标题赫然在目。
于佳佳的心跳都漏了一拍。
应力释放?
感知缓冲带?
冥冥之中,似乎有一根线将它们连接了起来。
提案人签名模糊不清,像被岁月磨损的记忆。
她手指在屏幕上滑动,放大图像,试图从残缺的笔画中找到答案。
赵…?
难道是……?
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她立刻拨通赵工的电话,嘟嘟的忙音在空旷的房间里回荡,无人接听。
清晨,她调取了档案馆的监控录像。
凌晨四点,赵工佝偻着身躯,步履蹒跚地走进档案馆,归还了一支老式绘图笔。
镜头拉近,笔身上的编号清晰可见,与会议记录存档袋上的借阅标签完美吻合。
“好家伙,搁这玩无间道呢?”
于佳佳喃喃自语,一股凉意从脚底升起。
她立刻起身,准备去找陈砚田商量,刚走到门口,手机响了,是陈砚田来的短信:“老地方,来。”
《流量时代的棋局》第一百五十八章:酒糟也能肥田
“唉,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啥都能整出花儿来。”
李素芬一边麻利地切着豆腐,一边笑骂着,眼神里却满是藏不住的喜爱。
自从“城市情绪音乐节”
落幕,她这小小的豆腐摊也跟着沾了光,成了老城区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过去,人们来菜市场,目的明确,一手交钱一手交豆腐。
现在呢?
总有人放慢脚步,竖起耳朵,像是在欣赏什么交响乐。
“李姐,您这压豆腐的节奏,绝了!
太治愈了!”
一个戴着耳机的小姑娘,举着手机,对着李素芬一顿猛拍。
李素芬手上的动作不停,嘴里却念叨着:“啥治愈不治愈的,就是个手艺活儿。
不过,这声音要是能让人舒坦,那也算积德行善了。”
更夸张的是,隔壁那间废弃的铺子,竟然被几个年轻人租了下来,改造成了一个名叫“声音食堂”
的奇葩小店。
菜单上的菜名也让人摸不着头脑,什么“低频慢炖羊肉汤”
“高频脆拌萝卜丝”
,乍一听还以为是哪个神经病医院跑出来的。
“这帮孩子,说是根据声波频率配菜,能让人吃出不一样的感觉。”
姚小波扛着摄像机,对着镜头一顿猛侃,“我跟你们说,现在非遗都卷到菜市场了,不创新就要被淘汰!”
他凑到李素芬的摊位前,贱兮兮地问道:“李姐,您说,要不咱也搞个‘震动豆腐脑’,保证一炮而红!”
李素芬白了他一眼,笑骂道:“去你的!
他们懂个屁!
我这手艺,是三十年前我婆婆教的,每一下力道,都是给豆脑顺气儿呢!
啥声波不声波的,那是心意!”
秦峰站在一旁,看着这热闹的景象,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这就是他想要的,让文化回归生活,让艺术融入日常。
“小波,别光顾着拍,去帮李姐搭把手。”
秦峰拍了拍姚小波的肩膀,“真正的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从生活中汲取灵感。”
姚小波撇了撇嘴,扛着摄像机走到一旁,继续拍摄。
他心里嘀咕着:“说得好听,还不是想让我免费当劳工。”
与此同时,在寸土寸金的金融区,徐新正襟危坐,听着下属的汇报。
“徐总,‘城市情绪音乐节’的影响力出了我们的预期,尤其是对老城区居民的心理状态产生了积极影响。”
徐新皱了皱眉,他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这种局面。
“那些老家伙,就喜欢这种不痛不痒的东西,根本无法转化为实际的商业价值。”
徐新冷哼一声,“不过,我还有后手。”
很快,“感官经济科技公司”
的布会如期举行。
巨大的led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