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走到老妇面前,拄着拐杖,静静地看着她。
“大娘,忙着呢?”
老爷子笑着问道。
老妇抬起头,看到是一位老者,也笑着回应道:“是啊,老头儿,你也是来买菜的?”
“不是,我就是来看看这铃铛。”
老爷子指了指被油烟熏黑的铃铛。
老妇愣了一下,有些疑惑地问道:“这铃铛?有什么好看的?”
老爷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知道这铃为啥挂这儿吗?”
老妇摇了摇头,笑着说道:“不知道,这铃铛挂在这里很久了,我也不知道是谁挂的。
不过,听着这铃铛的声音,心里就觉得安心,像是有人替咱记着点儿啥。”
老爷子听了老妇的话,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把拐杖在地上轻轻点了三下。
“哒、哒、哒……”
三声清脆的敲击声,在喧闹的菜市场里显得格外清晰。
老爷子转过身,拄着拐杖,缓缓地离开了菜市场。
他的背影,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有些孤单,却又格外坚定。
与此同时,远在城市另一端的林小满,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她决定关闭“活着的声景网络”
数据库的对外接口。
这对于一个致力于声音研究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这意味着,她将放弃一部分的商业利益,放弃一部分的曝光机会。
但是,她必须这样做。
因为她现,当声音被过度解读、过度利用时,就会失去它原有的意义。
她不希望自己所珍视的声音,变成资本的工具,变成流量的玩物。
在注销对外接口前的最后一夜,林小满将所有采集到的规律性敲击声,按照时间轴排列,生成了一幅长达三米的纸质卷轴。
她小心翼翼地将卷轴装进一个牛皮纸信封里,写上了国家图书馆民俗部的地址。
在信封里,她只附了一句话:“请存于‘未分类·非文物’柜。”
三天后,林小满接到了国家图书馆图书管理员的电话。
“您好,是林小满女士吗?您寄来的东西,我们收到了。
但是……没法归类啊。”
电话那头,图书管理员的声音有些无奈。
“没法归类?为什么?”
林小满有些疑惑地问道。
“这个……怎么说呢,您寄来的东西,既不是文物,也不是文献,我们也不知道该把它放在哪里。”
图书管理员解释道。
林小满沉默了片刻,笑着说道:“没关系,就放在你们觉得合适的地方吧。”
“那……好吧。
我们商量了一下,觉得这个卷轴挺有意思的,就把它挂在了阅览室的天花板上。”
图书管理员说道。
“挂在天花板上?为什么?”
林小满更加疑惑了。
“因为……风吹过来,纸页晃动的声音,挺像走路的。”
图书管理员笑着说道。
林小满听了,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是啊,像走路的声音……”
她喃喃自语道。
而此时的吴小雨,也迎来了她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刻。
她升入了初三。
学习压力骤然增大,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试卷。
班主任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
。
同学们都在绞尽脑汁地想着,该写些什么高大上的理想,才能得到老师的青睐。
而吴小雨却犯了难。
她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她只想守着家乡的山山水水,听着那些熟悉的声音。
最终,她交上去的作文,通篇空白。
只是在标题“我的理想”
下面,画了一串莫尔斯电码式的小圆点。
老师看不懂,把她叫到办公室,严厉地批评了她一顿。
“吴小雨,你这是什么意思?故意捣乱吗?作文一个字都不写,画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你还有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
吴小雨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老师无奈,只好让她把家长叫来。
吴小雨的母亲来到学校,听了老师的讲述,也有些生气。
她回到家,翻开吴小雨的书包,想要看看她最近都在看些什么书。
结果,她现吴小雨的那本《基层市政维护手册》,已经被翻烂了,书页都有些泛黄。
在书的夹页里,还多了几十张手绘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管道的位置和声音的频率。
吴小雨的母亲愣住了。
她突然明白了,女儿并不是在捣乱,她只是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要坚持的东西。
那天晚上,吴小雨的母亲没有责骂她,而是默默地陪着女儿,蹲在村口的水井盖旁,静静地听着从地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