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峰前往安庆,在许母家巷口蹲守半日……
秦峰风尘仆仆赶到安庆,在许母家那条充满生活气息的巷子口,像个蹲点的侦探,一蹲就是半天。
这巷子,简直就是人间烟火的聚集地,空气里弥漫着各种食材混合的香味,引得他肚子咕咕直叫,但他纹丝不动,眼睛像雷达一样扫视着巷子深处。
傍晚时分,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童音。
只见许母牵着小孙女,手里拎着刚从菜市场买回来的新鲜蔬菜,缓缓走来。
小孙女背着卡通书包,一路蹦蹦跳跳,嘴里还不停地拍着节奏,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儿。
秦峰的心跳瞬间加,但他强压住心头的激动,没有现身。
他默默地掏出手机,给远在京城的姚小波了一条指令:“激活许母家智能音箱的隐藏录音功能,触条件设定为‘儿童声+特定节奏’。”
当晚,麦窝音乐的后台数据库再次传来好消息。
系统成功标记新增了一条“丙三·童声变体”
,来源地:安庆。
秦峰果断删除了录音备份,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识别算法开源,并命名为“灶台耳朵”
。
他要让这只“耳朵”
,去倾听更多来自民间的、未经雕琢的声音。
“谁家烟囱不冒烟呢?”
秦峰望着安庆的夜空,喃喃自语,“只要火还在,总有那么一阵风,会把它吹到别人家的锅里。”
“喂,老秦,你那边咋样了?”
电话里传来于佳佳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
秦峰笑了笑,语气轻松地说:“我找到老乡鸡的秘密武器了……”
秦峰赶到安庆的第三天,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
电话那头是周德海的长子,语调低沉而悲伤:“秦先生,家父昨晚病逝了。
您能不能来安庆,主持个简单的告别仪式?”
秦峰愣住了,瞬间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从心底升起。
他深吸一口气,嘴角微微抽动,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好的,我马上动身。”
这一次,秦峰没有给于佳佳打电话,而是独自一人回到了安庆。
他赶到周德海家中,看到灵堂已经布置好了。
屋里静悄悄的,只有低低的哀乐在耳边响起。
周德海的遗体安详地躺在灵床上,脸上带着一丝平静的微笑,仿佛他终于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使命。
告别仪式很简单,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太多的言语。
秦峰站在灵柩前,心中五味杂陈。
他想起周德海那双深邃的眼睛,想起他每次开口时那坚定而沉稳的声音。
老人的一生,仿佛就是一没有歌词的乐章,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深意。
就在秦峰准备离开时,他现了一本未拆封的日历,安静地放在周德海的枕头边。
翻开奖封,日历的1976年11月7日那一页被反复描黑,几乎将纸张磨破。
秦峰的手指轻轻滑过那一页,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震颤。
回到麦窝社区的办公室,秦峰立即给姚小波打了一个电话:“小波,帮我查一下,1976年11月7日这天,麦窝历史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姚小波的声音带着一丝疑惑:“好的,我马上查。”
没过多久,姚小波再次来电:“秦哥,查到了。
自《静场》播以来,每年11月7日:o7,全球总有匿名用户上传一段‘无词吟唱’。
而且,这些吟唱的旋律逐渐变得完整。
最新的那条录音来自内蒙古牧区,背景中有羊群走动的声音,频谱显示为‘丙三调·大还宫’终章。”
秦峰的心中猛地一震,仿佛有什么东西忽然间被点亮了。
他默默地看着窗外,城市的灯火在夜幕中熠熠生辉,而他却仿佛听到了那些来自泥土深处的声音。
老人没有留下遗言,但他用三十年的沉默,教会了风如何说话。
秦峰决定将这一幕记录下来。
他让姚小波将这个现刻入麦窝“火种年轮”
数据库,编号“:遗言无言”
。
与此同时,郭德钢在德云社的直播间悄然恢复了《静场》的直播,但不再以德云社的名义,而是改标题为“今晚谁在听”
。
期开场,他没有敲锣,只轻咳三声,镜头扫过观众席——前排坐着沧州扫院老人、甘肃陈伯、安庆许母,每人手中都拿着一样东西:扫帚、锅盖、铜铃。
郭德钢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今晚,我们不再只是听,今晚,我们一起唱。”
弹幕瞬间刷屏:“师父,今天我们接。”
秦峰在后台看着监控,眼中闪烁着泪光。
他让姚小波将这一幕刻入麦窝“火种年轮”
数据库,编号“oooo:静场重生”
。
就在这时,于佳佳推门而入,手中拿着一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