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做‘新声芽计划’的样本库里!”
“新声芽计划……”
秦峰喃喃自语着,他忽然想起奶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调子不怕小,怕的是没人接着喘气。”
现在看来,那些看似稚嫩、微弱的声音,或许就是那些正在努力“喘气”
的“新声芽”
!
于佳佳风风火火地冲进了办公室,手里拿着一份策划案。
“秦峰!
我有个大胆的想法!
咱们可以推出一款叫做‘家庭声纹档案’的服务!
把这些用户的家庭环境音录下来,进行分析,说不定能现更多意想不到的音乐元素!”
秦峰摇了摇头,语气坚决地说道:“不行!
一包装,就死了!
音乐是活的,是自然的流淌,不是被摆在货架上的商品!”
于佳佳有些不甘心,还想再说些什么,但看到秦峰那坚定的眼神,她也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把策划案扔在了桌子上。
“真是个榆木脑袋!”
她小声嘟囔着,但心里却对秦峰的那份坚持,隐隐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欣赏。
虽然拒绝了于佳佳的建议,但秦峰心里却另有打算。
他默许了姚小波开一款“静默识别”
插件,这款插件可以自动标记用户家庭环境中潜在的密钥信号,并进行分析。
插件上线的第一天,姚小波就兴奋地跑来告诉秦峰:“峰哥!
有现!
咱们的插件识别出白烨家的空调外机,震动频率竟然与‘乙二调’的残段产生了共振!”
“白烨……”
秦峰的眼神闪烁了一下,他没有立刻通知白烨,而是让茵茵悄悄地给白烨寄去了一台老式收音机,并将频率预设到了静音亭广播的频段。
三天后,白烨打来了电话,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但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小秦啊,真是奇了怪了!
最近夜里风大,我那台老收音机竟然自己响了!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幻听,仔细一听,竟然是孩子哼的调子!”
秦峰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就在这时,秦峰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低沉、沙哑的声音,带着一种饱经沧桑的韵味。
“是秦峰吗?我是许嵩的母亲。”
“阿姨您好,我是秦峰。”
秦峰恭敬地说道。
“我孙女昨天问我,‘奶奶,锅盖在唱歌,它想说什么?’”
许母的声音停顿了很久,才缓缓地说道,“我说,它说火没灭。”
说完,许母就挂断了电话。
秦峰愣愣地拿着手机,心里五味杂陈。
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他立刻给姚小波了一条消息:“把《锅底灰》的童声reix版,匿名推送到许嵩的手机上。”
当晚,麦窝音乐的后台数据显示,许嵩的手机正在播放那《锅底灰》的童声reix版。
与此同时,许母家的智能音箱记录到,祖孙俩正围着灶台,一边拍手,一边对唱着那熟悉的童谣。
背景音中,锅盖的震动与拍手的节奏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复调。
更令人惊奇的是,经过姚小波的技术分析,这段音频的频谱展开后,竟然补全了“丙三调·大还宫”
缺失的过渡段!
第二天,白烨在自己的博客上表了一篇名为《论儿童声觉的非习得性记忆》的文章,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静音亭儿童录音数据,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文化基因的听觉显性。”
他认为,某些音乐元素,可能已经以某种方式,融入了我们的基因,并在不知不觉中,通过声音传递给下一代。
文章一经表,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人赞同,认为白烨的假说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也有人反对,认为这不过是牵强附会的巧合。
在一次学术评审会上,一位专家站起来质疑道:“白烨教授,您的这个假说,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
那些儿童的哼唱,可能只是巧合的模仿而已。”
白烨沉默了片刻,缓缓地说道:“或许吧。
但请允许我播放一段录音。”
他打开电脑,播放了一段录音。
录音里,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正在公园里荡秋千,清脆的笑声在空中回荡。
然而,就在笑声的间隙,一些细微的呼吸顿挫,却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那正是“乙二调”
的起音节奏!
白烨轻声说道:“她从没听过原曲。”
全场一片寂静。
秦峰坐在台下,通过手机直播,听着评审会上的辩论,心里百感交集。
“火种不是教的,是活出来的回音啊……”
他喃喃自语道。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