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伟答道:“我就算有门路兑换外汇券,但也得用人民币换啊。我哪有钱?这事儿你得跟你妈商量。”
王莉望着一旁的陈淑芳。她心里清楚,这位可不是好说话的主,自己不出点血,估计是不成了。“妈,我出50块钱成不成?您要是不答应,出了这门,我就把这50花了!”
“哎,你个臭丫头,真是吃定我了!”陈淑芳虚点着她,哼了一声。
王光伟也笑着说:“过年就是图个高兴。年前我要跟领导送菜,正好可以跟厂里多兑换一些外汇券。要不咱们就兑换200外汇券,给你也添点东西?”
陈淑芳也有些心动了:“那花多少钱才能兑换200外汇券?”
王光伟想了想:“怎么也得300块钱吧。”
陈淑芳看着一旁的大闺女:“你拿100,要不然不带你家志刚一块去。”
王莉反问道:“那婷婷出多少?”
陈淑芳说道:“她还没结婚呢,又没工作,哪有什么钱?”
王莉撇撇嘴:“妈,你是真偏心。行吧,行吧,我出100就100。那到时候我能花多少?”
陈淑芳早就盘算好了,张口答道:“一个人40,你们两口子花80。”
王光伟家的条件不错,搁普通人家可不敢这么造。
王莉想了想,自己两口子80,给丈夫20,自己花60,一瓶香水,再买一罐曲奇饼干,估计也够用了。
后世的信息发达,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自己想知道的事,最简单的就是上网搜一下。
但这个年代不一样,信息相对落后,有些人对于“贵”的理解也是不同的。60外汇券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确实已经不少了。
365蔬菜店。
刚刚过了吃午饭的点儿,出去吃饭的店员陆续返回,李哲才带着王婷出门儿。
这个点,很少有客人买菜。
三个大妈坐在马扎上聊天说话。
林知夏坐在柜台旁翻看书本,陈菊趴在旁边午休。
孙涛拿着一本英语书,在那小声念叨着。
“咯吱……”一声门开了。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进了店里。男子长着一张华人面孔,穿着黑色呢子大衣,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的。
孙涛收了英语书,起身问:“同志,您要点什么?”
男子进门后,一眼就盯上了靠近门口位置的蔬菜区,“这些菜冬天可不常见,你们店从哪进的?”
“暖棚里种的。”孙涛随口应了一声,类似的问题他已经回答过很多次了。
戴眼镜的男子走到蔬菜区,仔细看了一会,随后又在店里转了一圈,见到水果区放着几个盘子,里面装着切好的水果,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孙涛解释道:“先生,这是让您试吃的,吃好了您再买。这边有牙签,都是一次性的。而且,每个牙签只能用一次。”
“这倒是挺有意思。”戴眼镜的男子拿了一根牙签,插了一块西瓜放进嘴里,“嗯,不错,跟夏天的西瓜一个味。”他又拿起新牙签插了块草莓,放进嘴里,“酸甜口,味道不错。”
他又走到了蔬菜区,指着西红柿和黄瓜问:“这个能试吃吗?”
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