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得设些关卡,让他们去争去抢,把精力和矛盾转移到竞争者身上,而不是自己。
至于是否会有人看出来,他们又如何议论,他根本不在乎。
这就和上大学、考公一个道理,看穿了又能怎样?不还是拼命往里钻?
因为实实在在的好处就摆在那儿——跟着他种大棚,肯定能赚钱,无非是多与少的区别,少赚总比没赚强。
爷俩回到大棚,李哲从墙角的麻袋里抓了把瓜子,一边磕一边说:“爹,你还记得我说要建个种植园的事吗?”
老李皱起眉头:“记得啊。老二,那十亩大棚建好不到一个月,咱家新宅子还在盖着,你又打算弄种植园,这步子是不是太大了?”
“我知道您担心啥,我没打算大兴土木。”李哲把瓜子皮扔进旁边的垃圾筐,“但话说回来,咱这连个办公吃饭的地方都没有,确实不方便。
现在底下都三十多号人了,每天吃饭挤在大棚里外,风里来雨里去的,不像个样子。开会也没个正经地方,这不是长久之计。”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再说了,以后咱们要和几百个种植户合作,到时候在哪开会、在哪培训?总不能还在大棚里吧,根本站不下。”
老李琢磨着儿子的话,慢慢点了点头:“你说的是这个理。可真要建个能容下几百号人的地方,再弄个大食堂,得花不少钱吧?”
“咱们的大棚面积会越来越大,规划确实得长远些,但不用现在就全建起来。”李哲解释道,“比如,咱们可以先建个大食堂,平常吃饭用,中午工人也能在里头休息,开会、培训的时候就当会议室、培训室用,我觉得挺有必要的。”
老李想了想说:“成,我回头跟施工队的刘金亮师傅聊聊,问问盖个大食堂得花多少钱。”
“对了爹,”李哲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你再跟公司的其他股东说说,问问他们的意见。”虽说他是大股东,有绝对话语权,但面上总得尊重其他股东。
老李应了声:“我知道了。”
……
数日后,万安镇驴肉馆。
前段时间,万安镇罐头厂的谢厂长请李哲来这吃过一次,味儿不错,驴肉很正宗,他就惦记上这一口了。
上辈子李哲就喜欢吃驴肉,但因为驴肉太贵,真舍不得买,一年也吃不了两次,越是这样,心里越惦记。这辈子有钱了,还不得好好解解馋。
餐厅的包间里,就坐着李哲和镇信用社主任孙立国两人。桌上摆着一个驴肉拼盘,一个拌三丝,两碗驴杂汤,两个火烧。
李哲拧开一瓶泸州老窖倒了两杯:“孙哥,咱哥俩先走一个。”
“走一个!”孙立国端起酒杯,跟李哲碰碰杯,一饮而尽。
一杯酒下肚,李哲夹了口驴蹄筋。别看就点了两个菜,种类其实不少,拼盘里有驴蹄筋、驴腱子、驴肉、驴板肠,都是好东西。
李哲喝了口驴杂汤,开口问道:“孙哥,最近去信用社贷款的人多吗?”
“多啊,光是你们村以建大棚名义贷款的就不下十个,不过都被我挡回去了。”孙立国放下筷子,一脸认真地说,“这事咱还得好好合计合计,尽可能缩小贷款风险。要不信用社高层不会允许大规模放款,要是出现大规模烂账、坏账,这个责任谁也担不起。”
对于李哲要组织农户贷款建大棚、种植大棚蔬菜的事,孙立国是乐见其成的,这对信用社来说也是好事,但同样意味着风险。
关于这个问题,他之前和李哲讨论过,只是当时说得笼统,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