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不好听的,老二真要亏了,咱这当哥嫂的还能让他饿着?”
马来小点点头,赞成道,“等这件事真办成了,咱得好好谢谢二叔。”
“都是亲兄弟,说谢就远了。”虽说分家了,李卫东心里觉得还是一家人,没必要分的太清,就像收庄稼、建大棚这些事,哪怕李哲不叫,他也会去帮忙。
在他看来,都是自家的事。
清早,李卫东吃过早饭,拿着镰刀和几个尿素袋出门了。
他到了老宅,见门口停着一辆马车,父亲和赵铁柱坐在院子里聊天。
李卫东和两人打过招呼,问道,“老二呢?咱啥时候去地里收玉米?”
“他去代销店买肉,说晌午给咱们加餐。”老李站起身,背上墙边的木篓,“咱们不等他了,趁着凉快早点干,天热了再歇。”
三人带上工具,坐着马车去村北地里。
代销店在村子中心,门前有块空地,搭着简易的遮阳棚,每天都有人在这里打牌、聊天,是村子里最热闹的地方。
李哲掀开纱帘,走进代销店,里面有五十平米左右,店不大,商铺内的商品却齐全。
一个中年女人拿着鸡毛掸子扫货架,她身材高挑、容貌端庄,秀气的五官可以看出,年轻时应该很漂亮。
李哲打招呼,“婶子,忙着呢。”
女人叫张玉珍,大队时期就是代销店的代销员,八十年代初供销社改革,张玉珍承包了代销店,跟老公一起经营,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李哲来了,可是有些日子没见了,要点啥?”
“有猪肉吗?”
“有,早上你叔刚进的货。”张玉珍领着李哲走到货架后面,指着案板上的猪肉,“你瞅这肉多鲜亮,要多少?”
“来两斤肉吧,肥点的。”李哲喜欢偏瘦一些,五花三层那种,奈何,他的口味在这个时代属于另类。
“你瞅这块肉咋样,膘有四指厚。”
“行,就这块。”
张玉珍麻溜的将肉切下来,放到秤上,“二斤二两高高的。今天肉价1.95元一斤,一共是4.29元。还要点啥?”
李哲在店里转了一圈,又要了两斤豆腐、两斤粉条、一条荷花香烟、两斤散酒。
汾酒虽好,但太贵了,当不了口粮。
张玉珍一边装东西,一边问,“买这么多东西,家里来且了?”
“家里有点活,亲戚过来帮忙。”
“那是得好好招待。”张玉珍道,“最近咋没见你娘,忙啥呢?”
“在家带孙女呢。”李哲敷衍了一句,别管家里啥情况,外人面前场面话还得说。
“让她别老在家待着,得空来我店里歇会,人多热闹。”
李哲没答话,结账后就离开了。
别看张玉珍表面热情,但两家人的关系并不亲近,很少走动。
如果村里不是只有这一家代销店,李哲也不会来这里买东西。
上辈子,李哲年轻的时候,就知道母亲和张玉珍不对付,或者说母亲单方面不喜欢张玉珍;在李哲的印象里,张玉珍这个人还是不错的,他也有些纳闷,母亲为何不喜欢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