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宽慰了王氏几句,又投入新一轮的工作中。
远在京城的开平帝收到了源柔府来第一批的水泥,龙心大悦。
当即命令工部,即刻组织工匠,又命钦天监夜观天象,测算近日宜动工的黄道吉日。
开平帝这般声势浩大的举动,京城内各方人士都在注意此事。
待钦天监测算出黄道吉日,大半个京城后知晓陛下打算用什么水泥来重修护城河。
工部尚书亲自监督此事,不敢有半分怠慢。
有心大位的皇子,还在宫中读书的皇子,京城的达官显贵们,全部都知晓了此事。
一连几日,京城上至皇子公主,下至贩夫走卒,都在谈论此事。
“我倒是要去瞧瞧那水泥到底是何模样,是不是真像他们嘴里夸的那般天上有地下无的。”
“依我说,此事八成是假的,若张泽真有这般能耐,又怎么会到源柔那等鸟不拉屎的地方。”
“皇上下令,臣子岂能抗旨不遵。”
“不管真假,我一定要头一个去瞧瞧,诸位兄台同往?”
“同去!”
读书人谁人不羡慕、嫉妒张泽能六元及第,若那水泥真如众人所说那般厉害,张泽便是有真才学之人。
……
开平帝和工部尚书都是亲眼见识过水泥的厉害的,对于京中众人的好奇,十分受用。
“朕亲自去一趟护城河监督匠人们。”
大朝会上,开平帝直言道。
底下官员有心劝阻,然,开平帝并未答应,依旧道:“朕意下已决,诸位爱卿届时陪朕一同前去。”
得。
这下好了,不仅没劝住陛下不要去,还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金口玉言,臣子们没有了反驳的权利,都乖乖应下,“是,陛下。”
不愧是钦天监亲自测算的黄道吉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大皇子负责开平帝出行的安危,二皇子负责维护秩序,三皇子……
总之几个有心大位的皇子们都被开平帝这个亲爹安排了差事。
皇帝亲自监督,一早得了消息的读书人、百姓来得更多了。
护城河外大片的空地站满了人,人数之多比之上元节也是不差的。
天子出行,百姓避让,侍卫在前面开路,开平帝的仪仗由远及近。
因着开平帝下了令,朝廷官员皆要同往,故而排在天子车驾后,便是王亲贵族、朝臣士大夫。
场面之大,令来围观的百姓惊叹不已,惊讶得嘴巴都合不上了。
要不是有官差维持秩序,只怕周遭的百姓就要高声谈论此事了。
今日最大的主人已到,工部尚书立马吩咐小吏,可以开始了。
被工部尚书亲自挑选出来的,百里挑一的工匠们的手艺自然是无可挑剔的。
为了今日,他们私下已经练习了许久。
熟练的倒水泥、倒水、混合、装入木桶中、将水泥抹在石头与石头间的缝隙处……
一系列的流程,工匠们轻车熟路,看得众人一下子都没了声音,全神贯注地注视他们的一举一动。
看了一会儿,众人现工匠们一直在重复同一个动作。
另外,那像泥土一般的软软的水泥真能变得坚硬如石吗?
现在这样看,他们一点儿都不敢相信。
开平帝很满意工匠们,对一旁毕恭毕敬站着的工部尚书。
“此事爱卿办得十分妥当,当赏!”
工部尚书忙毕恭毕敬道:“多谢陛下,此乃臣份内之事,能为陛下分忧,实乃臣之幸。”
大皇子、二皇子几人都凑到了最前面,压根没看出水泥有什么神奇之处。
乐宜郡主陪在王妃身侧,目光同样落到了水泥上。
开平帝没有久留,赏赐了工部尚书及工匠后,就摆驾回宫了。
皇上走了,王公贵族陆陆续续离开。
待所有的大人物都走了,来看热闹的百姓和读书人们纷纷谈论起来。
“今日真是好大的阵仗啊,陛下亲自到护城河来监督工匠重修护城河!”
“是啊,京中的达官贵人都来了,就连一向不喜欢露面的王爷、公主都来了。”
“你们说那水泥真能那么厉害?现在瞧着一点也不像传闻中那般厉害。”
“皇上面前岂敢有虚言,就不怕牵连九族?”
秋日里的太阳终究是比不上盛夏的日头,即使晒了一个早晨,水泥地依旧还未干。
把守的官差不敢怠慢,老老实实在一旁守着。
午时至,来看热闹的人走了大半。
官差们总算是能耳根子清净一会儿了,“铁柱,你说这水泥晒干后真能坚如磐石?”
“尚书大人一向是个谨慎的,若不能他在陛下面前肯定会吃挂落。
而且我听说,工部尚书大人早就将水泥的用处单独禀报过陛下了。”
闲着也是闲着,官差继续问道:“当真?你从哪里得来的小道消息?”
叫铁柱的官差放轻了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