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柏林,传到了汉斯的耳中。
......
“布尔什维克那帮家伙开始蠢蠢欲动了,总理阁下。他们是铁了心要挑起战争啊!”
“必须立刻召集帝国军,还要把盟国们全都动员起来!”
“大家冷静!”
面对这乱糟糟的景象,实在看不下去的汉斯大声喝止。就在听到苏联那头的北极熊开始动作的消息后,原本心慌意乱、眼神无处安放的人们,目光一下子全都聚集到了他身上。
“我知道局势危急,发展也过于突然,但此刻若是这样慌张乱言,就等同于替斯大林出力。”
“总理阁下说得对。先深呼吸,冷静下来。不要掉进明摆着的挑衅陷阱里。”
连稳重的阿登纳也开口相劝,吵闹的气氛才渐渐安定下来。
汉斯随即开口。
“凯特尔部长,苏联军队正在准备进攻,这点应该是确凿无疑吧?”
“根据报告,集结在边境的苏军总规模至少超过一百二十万。”
“相当于集团军群的规模了。”
在苏联的军队建制中,这就叫做“方面军”。
“是的,而且不止一支,至少有四个集团军。如果不是为了开战,绝不可能调动这种规模。”
听了凯特尔的话,汉斯微微点头。
想起不久前他们甚至提出荒唐的要求,硬是要制造出开战借口,就更能确定斯大林是下定了决心要打这场仗。
“卡纳里斯局长,查清楚率领这些苏军的指挥官是谁了吗?”
“正准备报告。波兰方面是克利缅特·伏罗希洛夫,乌克兰方面是谢苗·布琼尼,芬兰方面是格里戈里·库利克,最后高加索方面推测是谢苗·铁木辛哥。”
“呵。”
忽然间,苏军看起来就脆弱得不成样子了。
这四个人......不对,四人中只剩一个能看,其他三个要不就是老古董,要不就是废物。
‘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就算了,毕竟是大清洗中活下来的少数高级将领,斯大林也因此信任他们。’
要是以上一次战斗,红白内战为基准,布琼尼算得上名将,伏罗希洛夫也还算合格。历史上也确实如此,斯大林自然会觉得这两人还能用。
可库利克算什么东西?
不管怎么想都是个比不上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的废物吧。
要是把铁木辛哥放在那位置还好说点,偏偏把他丢去高加索。
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就是这个道理吧。
这甚至让汉斯觉得,斯大林根本没把德意志放在眼里。
这会不会也是因为历史提前了三年,而带来的另一种变化呢?
‘不过,也不坏。’
敌人愚蠢得可笑,本就是最让人愉快的事情。
只是,这份愉快怕是维持不了多久。
等到苏军的三个指挥官——不,三个蠢货,被狠狠教训过之后,斯大林就会把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科涅夫这些真正的名将派上战场。
“先给苏联下最后通牒吧。”
“那动员令呢?”
“暂时只在卫星国发布。我们还需要和皇帝陛下、帝国议会沟通,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只把眼光放在苏联身上。”
“明白了。”
“还有,凯特尔部长。”
“在,阁下。”
“立刻去我办公室,把莱托-福尔贝克参谋总长和曼施坦因第一副参谋长请来。”
苏联,只是开始而已。
斯大林若不是疯子,就绝不会只靠苏联一国来与他们开战。
‘恐怕很快,法国、日本、意大利也会有所动作。’
尤其是法国。
拉·罗克那柄不断打磨的利剑,终于要出鞘了。
‘那么,我们也该尽快准备好回礼。’
正好曼施坦因亲手拟出的对法作战计划里,有一份让他十分中意。
就让那位深信自己谋略必成的执政官和他的同伴们,好好见识一下德意志的真正力量吧。
......
“我德意志帝国绝不会对盟友们遭受苏维埃的威胁坐视不理。”
“......”
“做出选择吧,书记长。是战争,还是和平。”
面对德意志大使,弗里德里希·维尔纳·冯·德尔·舒伦堡伯爵(Friedrich-WernerGrafvonderSchulenburg)的最后通牒,斯大林的眉头骤然一跳。
德国会强硬,这点他早有预料。
但那股傲气,却远远超出了斯大林的想象。
‘就像是在说,只要开战,他们必然会赢一样。’
那副模样极其刺眼,令人心头愠怒,但同时,斯大林自己也无法轻蔑一笑就予以驳斥。
因为那恶名昭着的战争机器——德意志帝国,拥有足以与之相称的气魄。
“我热爱和平,大使。但有时,为了祖国和人民,不得不选择战争而非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