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这一圈至少练习赛前三。”
听到詹姆士这句话,克拉斯嘴角流露出一抹嘲弄。
还没跑就预订前三,真当欧洲车手无人?
就算詹姆士跟这个中国小子熟络,他这偏袒的也有些过分了。
“我不信。”
非常简单的回绝,克拉斯不相信陈向北一圈就能前三。
“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詹姆士没有争论,他相信自己的直觉!
赛道上面陈向北的暖胎已经接近尾声,陆陆续续有着其他车手驶上主赛道展开练习。
这一刻不仅仅是现场镜头锁定在陈向北身上,围场包括F1在内的数十支车队工程师的目光,同样放在了场上的13号赛车。
特别是威廉姆斯爵士,正目不转睛的盯着大荧幕,眼神中充斥着一副复杂情绪。
要知道论最早关注陈向北的F1管理层,就连罗斯·布朗都得往后稍稍,早在陈向北跑第一场雷诺赛事的时候,威廉姆斯爵士就站在银石赛道的VIP包厢观战。
只不过那时候的他,拒绝了斯塔勒的推荐,没有把陈向北放在车队储备名单里面。
倒不是说他轻视或者歧视亚洲人,事实上现在威廉姆斯车队里面,就有着来自于日本的车手中岛一贵。
陈向北跑东望洋赛道的走线数据,还是参考了这名“车二代”。
主要在于陈向北的成长速度太过于夸张。
谁能想到一个卡丁车履历接近空白的中国新人,大半年时间就跳级到了F3,并且通过斯塔勒的透露跟试车成绩,陈向北还打算通过垫场赛进军F1。
换作半年之前,哪怕威廉姆斯爵士在F1围场浸淫已久,都没有见过这么离谱的操作,这个中国小子纯属在痴人说梦。
如今再看,陈向北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F1的门槛面前,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
中国小子,能迈过最后一道门槛吗?
没人知道这个答案,赛道赛道上的引擎声已经响彻天际,伴随着陈向北经过起始线,他已经做到了全油门的动态起步!
发车长直道前的T1弯,就是一个难度极大的V字形回头弯,并且还是一个下坡。需要车手在入弯前一百米就开始制动,否则等到入弯的时候根本调不过来车头。
更为挑战的一点就在于,它还是起步的一号弯,意味着正赛车手们都得拼尽全力去抢过弯线。
直道速度慢了,就得被对手超越。
直道速度太快,V字弯面前又刹不住。
刹车踩重了,轮胎会锁死,对使用寿命影响极大。
刹车踩轻了,毫无意味就直接冲出赛道了……
方程式赛车的过弯,不仅仅是对弯道走线的把控,还有对刹车距离以及力度的极致感知。
维斯塔潘为什么能操控极其难开的红牛RB21,就在于他能感知到每个轮胎的抓地力变化,知道赛车的极限在哪里并且减少修正。
同样的车载视频换在劳森或者角田裕毅身上,就能发现他们在跟赛车进行激烈的“抗争”,几乎每个弯道都有小幅度的修正过弯路线。
这点就类似于新手司机上路,方向盘总走不了直线一样。
当然,F1赛车的修正概念远远跟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