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只注意到简森·巴顿F1世界冠军的头衔,却忘记了曾经的陈向北,只是一个高中生赛车爱好者。
职业跟非职业之间的天堑,远远大于同级别的F1新秀跟世界冠军。
陈向北那时候能赢,这时候为什么没有胜算?
十成把握,陈向北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的有达成概率!
暖胎圈很快完成,两辆Solution F房车再度停在发车线上面。
赛道上方同样有着五盏发车灯,陈向北跟简森·巴顿两人,眼神死死锁定着上方灯光,然后轻点油门拉升赛车引擎的转速。
当五盏指示灯熄灭的那一瞬间,两辆赛车同时完成了弹射起步,如同离弦之箭一般冲了出去!
“比赛正式开始,陈向北的起步速度非常快,符合他一如既往的反应优势,以及油离配合的精准度。”
“只是这一次,陈向北并没能领先对手,巴顿展现出他F1世界冠军的强悍实力。两辆赛车单凭肉眼几乎看不出先后差距,检测仪器数据显示巴顿略微领先了千分之三秒!”
李冰几乎是同步进行着赛事解说,他在澳岛格兰披治赛事之后,就一直关注着陈向北的比赛跟动态,十分清楚这位中国年轻人的起步属于强项。
但他迎战的对手,是F1世界冠军巴顿。
哪怕一向快速的起步,依旧没能做到领先。
不过李冰并没有感到失望,相反他语气中还蕴含着惊喜。
原因同样在于对手是F1世界冠军巴顿!
面对这样强悍的对手,千分秒精度的仪器,才能检测出陈向北的差距。
这要放在以前的中国赛车界,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一幕。
哪怕陈向北最坚定的支持者,对于比赛结果也就是情感上认为陈向北会赢,理智上还是觉得巴顿会遥遥领先。
结果万万没想到,陈向北几乎不落下风。
只是ROC国家杯的赛制是两条赛道并行,不像方程式赛事那样存在车手之间的直接对抗。
起步获得优势,仅仅是快千分之三秒,做不到抢占最佳过弯切线,强势压对手一头。
真正决定比赛结果,还得看弯道速度!
鸟巢赛道的起步直道很短,眨眼之间两辆赛车就来到了1号弯。
陈向北处于赛道内圈,理论上他的过弯半径更小,需要提前进行刹车减速。
可是陈向北却延迟了刹车点,几乎做到了跟外圈的巴顿同时减速。只见他极致贴近弯道内侧,然后用着标准的外—内—外切线方式过弯。
所谓的切弯,其实就是利用弯道的内外宽度,尽可能把行车路线给拉成一条直线。
如果速度过快,亦或者转弯角度过小,那么赛车就会出现推头转不过来。
陈向北的过弯速度,充斥着失控的上墙风险,然而他却做到了堪称完美。用着极其精准的走线,高速通过了弯心的APEX点,完成了对简森巴顿的反超!
“沙老师,我没看错数字吧,向北现在速度要比巴顿快了0.1秒?”
李冰望着仪器监测出来的圈速用时,用着不可思议的语气询问了沙彤一句。
跑步内线要比外线更快,赛车却往往外线比内线更快。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