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外,製片人制度,也有利於把控这一切。
咱们国內,一部电影的好坏,对导演的依赖程度是最大的,至少目前还是这样。
不过,这一套也有个致命缺点,那就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因为风险管控,所以发展趋势就会趋向於借鑑成熟的模式,从而不敢冒险创新。
长此以往,就会扼杀导演的创新能力,甚至会创意枯竭、风格趋同、作者性消亡。”
曹阳嘆了口气,又说道:“这件事我跟诺兰、伊斯特伍德、马丁斯科塞斯等人探討过,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当电影开始模仿流水线,我们生產的不是梦想,而是文化罐头。
流水线的悖论在於:它用百分之百的成功率,扼杀了万分之一的神跡降临。
这套系统最终会蜕变为文化界的血管支架,维持產业生命体徵的同时,也阻塞了野蛮生长的毛细血管。”
曹阳不由得想到后世。
其实,在网际网路那些巨头进入娱乐圈后,本质上,並不是网际网路以他们的方式製作电影或电视剧,而是採取了类好莱坞式的生產方式:炒作以及风险管控。
他们用大明星,用流量,用小鲜肉—-本质上,就是炒作以及利用大数据进行风险管控,把风险降到最低。
只不过,这些网际网路企业重点学了风险管控以及炒作,而忽视了標准化和模块化。
所以,他们的那一套见效的快,崩溃的也快。
至少没有好莱坞持久。
当然,好莱坞也没好到哪去。
如果现在开始,全力推进好莱坞那一套,应当可以避免网际网路进场后的急功近利,使得国內的影视发展潜力更持久一点。
但就算是持久,也是有限的,约等於饮止渴,终归是要还的。
看看好莱坞后来缺乏创新,走进死胡同就知道了。
影视作为一个国家重要的文化產业,最好是要制定长远的规划。
听了曹阳的这一番话,韩总內心確实有些震惊。
作为中影的老大,要说他没想过华夏电影行业的发展,那是不可能的。
“学习好莱坞,电影工业化和市场化”,这是內部喊出的口號,但是具体怎么工业化和市场化,內部也一直在爭论不休,规范市场,这是正在做的事。
电影工业化,也是国家鼓励发展的,国家甚至在这方面推出了很多倾向性的政策和措施。
但是,好莱坞的全球攻城略地,让大多数没有进一步深思,那就是曹阳说的创意枯竭、风格趋同、作者性消亡毕竟,好莱坞如今正如日中天,摸著好莱坞过河,至少眼下是正確的。
至於那更进一步的长远发展,不是没人想过,也不是没人提过,不过没人像曹阳讲的这么透彻。
另外,还有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一一你都还没发展起来呢,就否定好莱坞的发展之路,岂不是杞人忧天
眼下最重要的是发展,等发展起来了,等能跟好莱坞抗衡了,才能有资格再谈后患以及发展瓶颈。
这么想其实也没错。
韩总之前也一直是秉承著这种想法做事的,也骂过那些反对的人不切实际,是只会空谈的书生。
但是,如今这番话从曹阳嘴里说出来,那就不同了。
无论是谁,听了曹阳这番话,因为曹阳身份的不同,都会重视起来。
韩总重新点了根烟,夹在手中,却没抽。
他斟酌了好久,直到这根烟都快燃完了,他把烟按进菸灰缸,苦笑一声,说道:“这件事太大了,一时半会我也没有主意,我得仔细想想,这种事急不得,急不得。”
“是的,这种事急不得,我也一直没想好,要不要做些什么。”
曹阳笑著说道。
他其实是有个模糊的想法的,就是“双轨”制。
不过实施起来,就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了。
若是推行好莱坞这一套,那就在这一套之外,再打造一所影视技术类的专门院校,或者重点发展北电、中戏等影视技术类专业,这是保证造血功能的手段之一。
另外,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在可控范围內的独立电影发展,独立电影人,可以申请专项资金用於创作。
专项资金的申请,可以不多,可以监控,但必须要切实落实。
独立电影,看起来很有逼格,具有很强的“造血”功能,但这个行业,最容易滋生牛鬼蛇神,也很容易出人才。
所以必须要可控。
但就是“可控”这个词,才是最不可控的。
总之,还是要斟酌。
“行吧,天也晚了,今天就到这吧。
曹阳站了起来,韩总也跟著站了起来,两人並排往外走去。
“对了,小日子的东宝电影公司想要买断《如父如子》的发行权,开价300万美元,你觉得怎么样”
韩总问道。
曹阳想了想,说道:“你拿主意吧,不过有一点,咱们国內的档期是6月21日父亲节那天上映,小日子的上映日期,不能早於这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