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又差点出事,三人终于不敢再吵了,真的是怕把刘氏也送进医院,那才是雪上加霜。
刘氏不相信刘光奇会那样做,哪怕刘光天和刘光福都说刘光奇的不是。
她还是相信刘光奇,还认为是两个儿子的问题。
她本来不想去找刘光奇,但实在借不到钱了,四合院里的人估计也没人愿意借给他们。
谁让刘海忠得罪了赵厂长,那些得罪赵厂长的人都一个个吃了亏,530的事情就是最好的例子。
之前差点就把他们一家人赶出去,还是赵年大人有大量才拦了下来。
不过赵年也不是真大度的人,不然刘海忠也不会去扫厕所了。
大家还夸赵厂长人品好,但这也让大家明白,赵年不喜欢刘海忠。
加上他们家现在没钱了,谁还敢借钱给他们,万一还不起,还可能得罪赵厂长。
四合院里的居民肯定不乐意,别处又借不到钱,所以刘氏只能第二天亲自去找她那心爱的儿子。
赵年这次铁定是不会借的,他有自己的小九九,怎可能轻易借给别人?
他还给了他们两个选择:要么找刘光奇要钱,要么卖房子。
虽说赵年已经有了三间房,但谁会嫌房子多呢?
往后四合院的房子价格指定高得离谱。
要不是现在不适合大规模买卖房产,赵年肯定会囤一批四合院。
不过,如果是四合院里的人遇到了难处,他买下来也算是在帮忙。
不管是街道还是厂里,他批个条子都很容易。
赵年当然不可能把他们赶出四合院,那可是他能捞到好处的地方。
再说了,房子都卖了,他们住哪儿?肯定不会卖的。
赵年可以买一间,给刘家留一间。
借钱?没门儿,他从不做亏本的买卖。
刘海忠家里人多,跟赵年可不一样。
赵年住的是单独一间大屋子,吃饭和睡觉的地方有墙隔开。
刘海忠他们家有耳房,两个家庭都能住下,就是耳房小点。
就像傻柱和何雨水那样,一间正房带一间耳房。
耳房小点,何雨水自然就住在耳房里,刘光天他们也一样,刘海忠和刘氏自然住在正房里。
不然刘海忠和老婆睡哪儿?刘光天和刘光福又睡哪儿?总不能全挤在一张炕上吧?那多不合适。
再加上以前还有个刘光奇,怎么可能全挤在一间屋里。
做饭可以在外面用煤炉子,但睡觉可不一样,还得有房间。
赵年心里清楚,刘光奇肯定不愿意拿钱出来。
就算拿出一点,也不够医院的费用。
而且刘海忠还没醒,可能还得做第二次手术,钱更不够了。
赵年不只是想买房子,他是想算计刘家。
房子一少,刘家肯定互相埋怨,家里肯定鸡犬不宁。
这样一来,系统奖励肯定少不了。
可以说,这次只要把房子买了,刘家五口人肯定都不高兴,奖励肯定不少。
大家都知道刘光奇的脾气,之前因为卖房子的事,还跟家人闹翻了,三兄弟也不和睦。
刘海忠和儿子们之间也会起矛盾,还有刘氏等等。
其实事情还没开始,赵年就已经琢磨着能得到什么奖励了。
至于那些乱七八糟的事,跟赵年没关系,刘海忠是脑溢血中风,又不是他害的。
他帮忙接收房子,甚至只要一间,也算是帮了他们,没让他们流落街头。
赵年已经打定主意,买一间,让刘家剩下的那一间搬到中院,也就是之前从何大清那儿买的何雨水的房子。
这样一来,赵年买的房子就都能放在后院了。
加上聋老太的,一共四间,到时候冉秋叶、于海棠、秦京如一人一间刚刚好。
赵年觉得自己挺聪明,别人还没开始卖房,他就已经开始考虑怎么安排房子了。
甚至连怎么调换、怎么集中都想好了。
当然,房子不可能一样大,有大有小,后面怎么分配还得看情况。
比如谁先生孩子,谁就先挑好的。
以后也不用担心孩子没房子住,既能住在一起,又不尴尬。
赵年一时之间想多了,开始琢磨起以后的事来。
既可以帮别人,自己也能多一间房,还能给刘家留一间,不至于没地方住,还能得到系统奖励,真是一举多得。
甚至赵年还想到,以后是不是把后院其他住户的房子也都买下来,整个后院都归自己,以后做点什么事,私密性就强多了。
之前还真没想到,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想法就不一样了。
人会随着情况变化而改变想法。
要是刘家没出这档子事,赵年也不会这么想,真是赶巧了。
换了刘家人之后,剩下的是许大茂和一户姓张的人家。
许大茂就不用多说了,四合院里最差劲的,没有之一。
那张家,四口人,户主叫张文,三十多岁,在轧钢厂上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