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两兄弟不太相信,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他们看得明白,他们不愿意给刘海忠付钱,刘光奇更不可能。
当然,他们现在也不多说了,反正说了刘氏也不会信。
说不定又要被挤兑,甚至挨骂。
自然不想受这个气,去找了刘光奇就知道了。
现在说多了不好,万一真给了,谁知道刘光奇会不会头脑发热。
要是刘光奇不给,那就可以说了。
刘光奇的工作单位,刘光天两兄弟是知道的,毕竟也是他们爹介绍的。
刘光奇经常炫耀,逢年过节回来时总喜欢显摆。
平时根本见不到人,说是单位忙,在单位多重要,离不开。
刘光天和刘光福当然不信,要是真那么重要,工资才二十多块,到现在还是个打工仔,连个领导职位都没有,说不过去。
恐怕不是因为太重要了,反而是因为太不重要了。
害怕请假回家,让领导发现有他没他一个样,那就干脆不要了。
总之,刘光天兄弟俩就是这么看刘光奇的,三兄弟互相看不顺眼。
不过这时候也不方便说出来,谁让刘氏一直惦记着刘光奇。
现在刘氏也同意了,刘光天和刘光福去找大哥要钱,刘氏留下照顾刘海忠。
没办法,要是刘氏也去,医院又得安排护工,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而且医院离刘光奇的厂子有点远,走过去太浪费时间。
他们现在也没钱,再加上没有直达的车,所以只能回四合院了。
回四合院是为了借车,要是有自行车就方便多了。
他找到了赵年,谁让赵年是厂长,有钱又是大爷呢。
那时候有一辆自行车可了不得,比现在开豪车还要威风。
现在家家户户几乎都有小汽车,除了特别穷的地方。
但六十年代,不是人人都有自行车,能有一辆就是荣耀,直到八十年代才慢慢多了起来。
所以现在有人有自行车,那可是个宝贝,一般人都舍不得借,所以他只能找赵年。
赵年不在乎自行车,他还有不少自行车票,想买几辆就买几辆。
比如说他本来打算给秦京如买一辆,这样她上下班也方便些。
至于于海棠和冉秋叶,她们已经有自己的车了,自然不需要再买了。
不过不买自行车的话,就得买别的东西,得公平对待。
如果只给秦京如买东西,不给另外两个,那就说不过去了。
既然她们已经有了自行车,赵年就可以买点别的,这样也不会有问题。
……
只有这样,女人才不会心里不舒服,就算她们不说什么,赵年也得这么做。
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说明赵年对自己的女人从不抠门。
她们曾经为他付出,所以他这样对待她们也是应该的。
而且,这三个女人也不是完全依赖他,她们也会回赠他礼物。
尽管她们没有赵年那么富裕,但她们的心意是真心实意的,毕竟没法跟他比,只能按自己的能力来。
他对女人挺好,但对其他人就得看情况了。
比如刘光天和刘光福来借车,赵年肯定会问清楚他们要干嘛。
要是车子借出去后出了事,怪到他头上怎么办?再说了,凭什么要把车借给他们?难道就因为他年纪大,或者因为刘光天在轧钢厂上班?
要是这样的话,那来借车的人就多了去了。
最关键的是要看他们要借多久,现在大家都没上班还行,但如果上班了也借车,总不能让赵年自己走着去吧。
刘光天兄弟把情况告诉了赵年,说医药费已经花了好几百,后面可能还得继续花。
如果刘海忠醒不过来,大概还得再花四百块左右,刘家已经没钱了,现在想找刘光奇把昨天骗走的一百多块要回来。
今天要是能用上,今天就能还。
既然如此,赵年也就把车借给他们了,毕竟人命关天,不借也不合适。
再说了,赵年心里还真希望刘海忠别醒过来,那样就少了个坏人,而且他也有自己的打算。
反正也就半天时间,现在都下午了,正好也让大家知道赵年这个人好说话。
刘光天兄弟好不容易找到工厂,结果却没人上班。
他们四处打听,再加上之前刘光奇说过自己住哪儿,这才找到刘光奇。
刘光奇现在住在寡妇家里,正帮她在院子里忙活呢。
两兄弟说明了来意,刘光奇却明确说自己没钱,打死都不肯出钱救刘海忠。
两兄弟劝了好久,刘光奇就是死活不松口,东拉西扯的,最后甚至赶他们走,说自己钱已经花光了。
两兄弟也没办法,只好气呼呼地走了。
他们没有直接去医院告诉刘氏这件事,而是先回了四合院,准备把车还给赵年。
因为刘光奇住得远,再加上要钱耽误了不少时间,现在已经快五点了。
要是不赶紧还车,可能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