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她几乎可以肯定,许清瑶特意跑这一趟,请教问题或许只是个由头,更重要的,是想与她分享这份完成的成果,并再次得到她的认可。这种小心翼翼的、带着点讨好意味的举动,背后似乎并不仅仅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那么简单。联想到昨晚江韵华也在场,以及两人之间那种自然流动的默契,林雪萍似乎隐约触摸到了一点少女心事边缘那柔软而敏感的脉络。
她笑了笑,收拾好东西,拿起保温杯,也走出了教室。走廊里的人已经稀疏了不少。阳光透过玻璃窗,在地面上拉出长长的、安静的光影。
与此同时,城市另一端的某栋旧式居民楼楼下,江明华正站在一片不大的空地上,手里摊开着大幅的设计图纸,眉头微蹙,正和一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社区居委会主任比划着说着什么。
“陈主任,您看这里,”江明华的指尖点着图纸上标注为“公共休闲区”的位置,“原先设计的是统一铺设防腐木平台,但我这两天反复看了现场和周边楼距,觉得如果硬铺,反而会破坏这几棵老樟树下的地气,而且成本会超出一截。我在想,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思路?”
他顿了顿,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速写本,翻到某一页,上面是他用铅笔快速勾勒的草图:“保留树下的原生土地面,进行平整和软化处理,环绕树干做几圈高度不一的原木座椅,既自然,又能让老人们夏天在这里乘凉聊天时,脚能接触到更接地气的泥土。活动区域则用渗水砖间隔铺设,图案可以复古一些,和周围的老楼风格呼应。这样既省了钱,生态和舒适度反而可能更好。”
陈主任扶了扶老花镜,凑近仔细看着那看似随意却充满巧思的草图,又抬头看看不远处那几棵枝繁叶茂、绿意盎然的老樟树,沉吟了片刻,脸上渐渐露出笑容:“小江啊,你这个想法好!比那个光溜溜的木平台有人情味多了。我们这老小区,讲究的就是个舒服、方便。踩泥地,接地气,老话是有道理的!好好好,就按你这个改!”
江明华松了口气,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能用自己的专业让这片生活了多年的老社区变得更舒适、更富有人文气息,这种成就感远比完成一个商业大项目来得更实在。他又和陈主任讨论了几处细节,敲定了修改方案。
合上图纸,送走满意的陈主任,江明华才感到一阵口渴。他走到停在树荫下的自行车旁,从车筐里的背包中拿出水瓶,仰头喝了几大口。冰凉的清水划过喉咙,驱散了初夏午后的些许燥热。
他靠在车座上,拿出手机,习惯性地点开微信。置顶的聊天框是林雪萍。他指尖滑动,发过去一条信息:
“老社区那个小广场的方案微调,搞定了。主任挺满意。刚忙完。你那边怎么样?下午没课了吧?”
几乎是秒回,林雪萍的消息弹了出来:
“刚下课。碰到件有点意思的小事。许清瑶同学特意来找我,问了个挺深的问题,然后‘顺便’给我看了他们科技大赛最终的效果图,做得非常棒。”
后面跟了个带着思考表情的卡通兔子头像。
江明华看着手机,挑了挑眉。他是知道自家弟弟最近和那位小校花走得近,为了那个项目没少熬夜。他手指飞快地打字:
“哦?‘顺便’?醉翁之意不在酒吧。那小子今天早上还赖床请假,看来昨晚是真熬狠了。图怎么样?”
林雪萍:
“图非常惊艳,审美和逻辑都在线。许同学还特意强调了,某人在配色和构图上给了关键建议。”
后面跟了一个“偷笑”的表情。
江明华忍不住笑出声,他能想象到林雪萍说这话时脸上那抹了然又打趣的神情。他回道:
“啧,臭小子还有点用。看来不全是傻力气。晚上一起吃饭?犒劳一下辛勤的林老师,顺便八卦一下‘有意思的小事’?我知道一家新开的私房菜馆,环境不错,应该合你口味。”
林雪萍:
“好啊。不过不许笑话我八卦。”
后面跟了个“敲打”的表情。
江明华笑着回了个“遵命”的表情包,收起手机。心情因为这段短暂的、带着点甜蜜小秘密的对话而变得格外明朗。他跨上自行车,朝着工作室的方向驶去,准备处理完手头一点收尾工作就去接林雪萍。初夏的风迎面吹来,带着城市喧嚣和绿植清香混合的味道,令人心旷神怡。
下午剩下的时间平淡而充实。林雪萍在办公室整理了下一周的教学计划,又回复了几封学生关于课题研究的咨询邮件。期间,她注意到江韵华的QQ头像亮了起来,显示在线,但很快又灰了下去,想必是补觉醒了在处理事情。她没有打扰。
下班时间刚到,江明华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声音带着笑意:“我到你办公楼下了。”
林雪萍拿起包下楼,看到他推着自行车站在熟悉的梧桐树下。夕阳的金辉透过层叠的叶片缝隙洒落,在他身上投下斑驳晃动的光点。他换了件浅灰色的棉质衬衫,袖口随意地挽到手肘,露出结实的小臂,整个人看起来清爽又挺拔。
“等很久了?”林雪萍快步走过去。
“刚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