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能麻烦您帮我看看这个角度好吗?我想拍几张屋顶脊兽和后面新城区天际线的对比效果,这种古今对撞的图景应该会很有冲击力。”她举起手中的专业单反相机。
“当然可以。”林雪萍立刻应道,走过去,开始和许清瑶低声讨论起取景角度、光线明暗对比等摄影技巧。女生们很快沉浸在构图和光影的探讨中,刚才那点小小的尴尬仿佛从未发生过。
院子里只剩下江明华检查和调试仪器的声音,以及两个女生轻柔的交谈声。不久,江韵华抱着新的笔记本和电池小跑着回来了。
“哥,拿来了!”他将东西递给江明华。
江明华“嗯”了一声接过,开始埋头给仪器更换电池。江韵华凑过去,看着测绘板上那复杂的点线结构图,又看看仪器上不断变化的显示屏数字,好奇心终于占了上风,也忘了刚才的“撞破门事件”,小声问:“哥,这个数据…是用来算那个屋檐挑出的比例的吧?我记得书上好像有个公式……”他指的是建筑结构相关的理论公式。
江明华手上动作没停,瞥了弟弟一眼,言简意赅地解释:“嗯。根据实测的长度和角度数据反推倾斜比,还要结合承重估算……”他说了几个专业术语,语速很快。
江韵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忽然又想起什么,压低了声音,几乎是贴着江明华的耳朵说:“哎哥,你说瑶瑶她们那个建筑微缩模型大赛…要体现科技感,又要有传统元素融合…除了传感器灯光什么的,如果用激光雕刻复刻咱们现在看到的这种老木窗花纹,再嵌入微电路点阵显示传统纹样的演变过程…会不会太花哨了?”他眼中闪着年轻人特有的、追求创新与新奇的兴奋光芒。
江明华听着弟弟天马行空的建议,手下精确地完成了电池更换,眉头微蹙了一下,似乎是在思考可行性。阳光落在他拧紧仪器螺丝的专注侧脸上,几滴汗珠再次沿着鬓角滑下。片刻后,他才开口,声音不高,带着实际操作的严谨点评:“想法可以,但要注意比例协调。科技元素是为理解文化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微电路点阵…成本控制和技术稳定性也要考虑。你可以先让清瑶设计几个效果草图看看再说。不过激光复刻精度对木材要求很高,成本……”他没有立刻否定,而是提出了几个非常实际的思考点。兄弟俩在图纸和仪器前低声讨论起来,专业词汇和测量数据在他们之间流淌。
另一边,许清瑶调试着相机,眼角余光却不由自主地看向树荫下那一角。镜头里,穿着米白长裙的林雪萍正仰头指着远处一片形态特别的瓦当仔细讲解着什么。但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她的焦点却微妙地偏移了,捕捉到了不远处测绘工具旁,江韵华正微蹙着眉,神情无比认真地凑在他哥哥耳边听他讲解技术难点时,那专注而充满求知欲的侧脸线条,以及阳光下他运动服下隐隐显露出的少年精瘦的手臂线条。林雪萍的声音在耳边温柔流淌,许清瑶却感到自己的心跳,在这个安静的午后,为了树荫下那个专注听讲的少年,漏跳了一拍。等她反应过来调整回焦距时,脸颊也悄悄地晕开了一抹微红,比方才林雪萍的那抹红晕浅淡许多,却同样真挚。
江韵华听完哥哥的分析,眼中先是有点小小的“被现实打败”的沮丧,但随即释然,毕竟哥哥说的都是实话。他点头:“也是,还是先想点更落地的方案……哎,瑶瑶?”他转头想去找许清瑶讨论,却发现她正举着相机对着自己和哥哥这边,神情有些怔忡。
“嗯?”许清瑶被他一叫,立刻放下相机,脸上那点不自然的红晕迅速褪去,换上那副常见的、带着点小骄傲和小狡黠的神情,“怎么,被明华哥敲打了一顿,脑袋清醒了?”她走过来,看着测绘板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线条,又看看江韵华,嘴角扬起一丝调侃的弧度。
看着少年少女拌嘴时那种自然的、藏着心事的互动,林雪萍在一旁露出会心的微笑。而江明华已经整理好了工具,重新拿起卷尺和全站仪,准备继续剩下的测量工作了。他的目光扫过那几张年轻的面孔,最终落回林雪萍的脸上,朝她微微颔首示意了一下。
“继续干活吧。”他说着,率先走向宅院另一侧。林雪萍默契地跟上,再次拿起手机和那本关于民居风格的小册子,在他需要时提供一些结构描述或是帮忙查找背景资料。两人又恢复了那种配合无间的工作状态。
老宅的影子在阳光下缓慢而忠实地移动着。江韵华和许清瑶没有再多打扰核心工作。许清瑶在院落的角落、回廊、门扉前仔细地取景拍摄,寻找那些蕴含着时光质感的细节。江韵华则跟在哥哥身后帮忙打下手,递个卷尺,扶一下三脚架,或是用手机里的设计软件尝试着初步勾勒建筑草图,时而忍不住低声和许清瑶交换一下关于窗棱纹样或者砖雕技法的想法,又在她嫌弃自己想法“笨拙”的玩笑话中闹个脸红。
太阳渐渐西斜,将婆娑的树影拉得更长。完成了核心区域的测绘工作,准备收工前,林雪萍拿出了母亲叮嘱带来的红豆沙保温杯。
“冰大概化了,但应该还是凉的。”她旋开杯盖,一股清甜的豆香散逸出来。温温凉凉的红豆沙口感沙糯细腻,甜度适中。
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