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日子?具体记不清了。他撬开了天台挂横幅的固定锁扣,折腾了半天才把我那傻乎乎的照片绑上去……结果他自己差点踩空摔一跤。”她摇摇头,一副“往事不堪回首”的无奈表情,“当然,后来被教导主任叫去办公室‘谈心’,面壁写检查写了一下午。就那歪歪扭扭还掉了半边的破布条,有什么好看的?”
江韵华嘴巴微张,整个人彻底石化,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他那向来稳重、在学生时代绝对属于优等生模范的哥哥,竟然……干过这种糗事?撬铁链?挂照片?差点掉下去?写检查?这一连串爆炸性的信息把他脑子里那点关于自己被抓包的慌乱炸得烟消云散,只剩下一片空白的震撼。
看着弟弟一脸三观被重塑的表情,林雪萍抿唇笑了一下,那笑意里有温暖的回忆,也有对少年心性一种了然于胸的宽容。她没再多停留,把给许清瑶的资料轻轻放在女孩儿堆得整整齐齐的课桌上。
“资料放这了。弄完这里记得把课桌归位,东西都收拾干净。明天她来上早读的时候……”林雪萍的目光再次扫过那张绚丽海报上的“清瑶星”,眼底是温和的鼓励,“希望是个明亮的惊喜。”
她又拍了拍江韵华的肩膀,力道很轻,带着安抚和一点纵容,转身离开了教室。门轻轻合上。
留下江韵华一个人,抱着那卷胶带,对着海报上许清瑶璀璨自信的笑容发了很久的呆。窗外有风吹过树梢的细微沙沙声,他的心像被什么温柔又调皮的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咚咚作响。那是一种迟来的、混合着被理解、被点破的羞涩,和对那个稳重兄长的遥远想象。他深吸一口气,重新站上课桌,拿起胶带,动作依旧不算熟练,但心绪似乎沉淀了下来,带着一种更加坚定的温柔。
------
下午四点半,市科技展览中心的主展示馆内,空气里浮动着一种混合着无数电子屏幕、新塑料制品和人群聚集特有的低分贝嗡嗡声。
偌大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总决赛现场座无虚席。巨大明亮的LEd显示屏作为主背景板铺满了舞台后方,上面动态切换着充满科技感的粒子流和星辰图案。灯光变幻流转,将展台和观众席分割成明暗交织的世界。评委高坐台上,台下的参赛区用柔和的展台灯光隔离出一个个被关注的焦点。
许清瑶站在属于她的四号展台前。她今天穿了一件剪裁合体的白色小礼服裙,简洁大方,长长的微卷发被精心梳理后,用一枚小巧的星月形银质发夹别在耳侧。明丽照人的五官轮廓在专业灯光的照耀下更显立体精致。然而,那看似平静专注的表情下,只有她自己知道胸腔里那颗心脏正以近乎失控的频率撞击着肋骨。
“好的,四号参赛选手许清瑶同学,”主持人浑厚的声音通过扩音器清晰地传遍全场,“你已结束陈述。现在进入评委问答环节。王教授,请您先提问?”
评委席一位戴着无框眼镜、神情严肃的老教授翻动着手里的评审册子,直接开口,语速很快:“许同学,你这个低成本城市噪声源智能化侦测定位装置的模型实验数据第三组,监测点G9在晚十点峰值出现频率的相关系数偏低,对比你的理论预测有较大偏离。请问……”
问题专业而尖锐,直指数据核心。许清瑶下意识地挺直了脊背,指尖暗暗掐了一下掌心才压住瞬间急促的呼吸。她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非常自然地侧过头,目光瞬间穿透了台下光怪陆离的昏暗区域、攒动的人头和手机屏幕的零星微光,精准地投向观众席中偏后排的某个位置。那位置是她执意让江韵华必须留下的“定点”,她上台前反复确认过的坐标。
在那个特定的座位上,穿着浅灰色休闲外套的少年身影如同磁石般牢牢吸住了她的视线。哪怕隔着一段距离,光线又暗,她也清晰地捕捉到了他此刻的状态——背脊挺得比站着的她还直,双拳紧握放在膝盖上,目不转睛地紧盯着台上自己这边,嘴唇抿得有些发白,眉头紧紧皱着,眉宇间那副比她自己还要紧张一百倍的神情几乎是烙印在了脸上。
这惊鸿一瞥短暂得不到半秒,许清瑶甚至能感觉他几乎在同一瞬因为自己看过来的目光而全身绷得更紧了。
但那一眼却像是定心丸,也像一剂强效缓冲剂。
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笑意掠过眼底深处,转瞬即逝,却奇妙地平复了她心口的慌乱。她重新转回头,迎向评委犀利的视线,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清晰和自信,带着点不易察觉的从容流畅:“谢谢王教授提问。关于监测点G9的异常数据,这恰恰引证了我们团队在后续验证中的一个重要发现——该点位地处老城改造工地附近区域……”
她的解释条理清晰,引述数据准确,巧妙地化被动为主动。那个瞬间的从容镇定,让几位原本表情凝重的评委都不约而同露出了思考乃至赞许的神色。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答辩、展示、评委提问,紧张的气氛始终绷在观众席的空气中。当主持人终于拿起话筒,全场屏息等待结果揭晓时,那种被无形之手攥紧的感觉达到了顶点。
“获得本次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总决赛一等奖的选手是——”主持人刻意拉长的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