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那个旧社区的图纸了,那个基本定稿。是两个新接的小型茶室改造项目,比较常规,明天上午约了人在工作室谈细节。”他谈起工作时语气简洁明了,并不显得沉重。
“茶室?”林雪萍被勾起了兴趣,“这次的设计方向是?”
“两个要求不太一样。一个是在老城区的旧宅子里,主打禅意和东方美学;另一个靠近湿地公园,想要融入一点自然生态的感觉。”江明华一边说,一边用指尖在桌上轻轻比划着,“东方美学的,打算多用些传统元素,但避免老旧感,采光特别重要;湿地公园那个,主体结构想用更多玻璃和原木,引入室外的景观,模糊室内外的界限……”他的眼神在暖色的灯光下显得专注而神采奕奕,谈起创意时总是不自觉地带着热忱。
林雪萍安静地听着,目光落在他因投入而微微放光的眼睛上。她发现,每当谈论起这些空间如何被赋予美感和功能的构思时,他整个人都会焕发出一种特别的魅力,带着强大的创造力内核。“模糊边界……这个概念很有意思。”她轻声说,“就像教学有时候也像在模糊学科的边界,让学生看到知识是一个整体。”她自然地想到了自己的生物教学,那些与化学、物理乃至哲学交汇的点。
江明华微微一怔,随即眼中漾开温暖的笑意,那笑意几乎要蔓延到唇角:“是啊,殊途同归。打破壁垒才能有更广阔的天地。”他端起温热的柠檬水喝了一口,然后很自然地把手伸进口袋,拿出一个折叠整齐的信封大小的图纸。“对了,那天在办公室等你批卷子时随手画的。”他将图纸推到林雪萍面前。
林雪萍好奇地展开。这是一张简单的铅笔手绘稿,线条流畅而富有设计感。主体竟然是一枚印章的设计图。古朴典雅的方形底座,顶端被设计成一个简约抽象的山峦造型,侧面的线条模拟了书本层叠的效果。旁边还有小字标注:“学贯古今,心向山海”。设计稿虽然简单,但构思巧妙,融合了学术元素和开阔意境。
“这是……”林雪萍抬头,眼中带着惊喜和困惑。
江明华看着她的表情,眼底笑意更深,带着一丝孩子气的期待:“给校庆献礼?或者就只是……觉得这个意象不错?用你们生物学的视角看,DNA编码是微观密码,这可以算是……人文精神的宏阔印鉴?”他找着词解释,眼神亮晶晶的。
林雪萍仔细看着那枚小小的印章设计图,仿佛能感受到笔尖划过纸张时他的专注和心意。指尖抚过那书本层叠的侧面线条和象征山峦的顶端,心头某个柔软的地方被轻轻触动。她抬眼看向江明华,那双清亮的眼眸里映着咖啡馆暖黄的灯光和温柔的笑意:“设计得太好了……‘学贯古今,心向山海’,这八个字也好。印在心里了。”她把“印在心上”说得很轻很轻。
江明华的心口像是被什么温软的东西填满了,满足感悄然漫开。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咖啡馆里低徊的音乐流淌,空气中充满了面包、咖啡和潮湿雨气的混合味道。侍者送上了他们的食物和饮品。
热牛奶散发着浓郁的暖香,上面甚至还拉了一个小小的、可爱的爱心图案。林雪萍捧着温热的杯子,小口啜饮着,牛奶的暖流从喉咙滑入胃中,熨帖了胃袋也柔和了神经。她拿起叉子,小口吃着新鲜的蔬菜沙拉。江明华则是大口吃着酱汁浓郁的意面,动作并不粗鲁,带着一种对食物理所当然的接纳和享用态度。
两人之间,不再只有工作交流。轻松的话题自然展开。从今天学校里校庆布置的各种趣闻(林雪萍笑着讲了几个学生的小乌龙),到工作室那只据说最近越发粘人的猫(江明华吐槽它抓坏了一小张刚打印好的图纸),再到林雪萍办公室窗台上那盆新买的薄荷长势如何,江明华甚至还推荐了一家新发现的、味道很正的烧烤摊,说下次想带她去尝尝……谈话像窗外的雨丝一样细密而自然地流淌着,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全是生活缝隙里洒落出来的微光与暖屑。
时间在不经意的对视、分享的笑声和雨滴敲打玻璃窗的伴奏声中悄然流逝。当杯中最后一点牛奶喝完,盘子里的食物也所剩无几,两人都有了七八分饱意。窗外雨势未停,夜色被雨水晕染开,城市灯火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投下斑斓的倒影。
“家里还有鱼头汤,我妈留的。”林雪萍看着窗外的雨幕,带着一丝慵懒的满足感轻声说。
“那…正好回去暖暖身子。”江明华叫来侍者结账。等账单的间隙,他拿出手机看了看时间,“九点多了。”
林雪萍点点头,把桌上那张折叠起来的印章设计稿小心翼翼收进自己的手包夹层里。
江明华见状,唇角的弧度又加深了一点。他起身,拿起一旁半干的风衣:“走吧。”他又拿起自己那件披在林雪萍身上的西装外套。西装外套湿了大半个后背,在暖气房里干了又湿,带着一点潮气。
“外套…我明天送去干洗吧?”林雪萍也站起来,看着那件皱巴巴的西装。
“不用,回去扔洗衣机。一件衣服而已。”江明华毫不在意,自然地伸手替她重新整理好棒球服的领子。
推开咖啡馆的门,一股湿冷的、充满清新雨意的空气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