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的笑意,又迅速隐去,装作继续无聊地眺望远方。棒棒糖在嘴里转了转,草莓的甜味似乎更浓郁了。
------
下午第二节,林雪萍的生物实验课安排在宽敞明亮的生物实验室进行。
学生们穿着洁白的实验服,分组围在实验台前,专注地进行着“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实验室里弥漫着解离液(10%盐酸)特有的微酸气味,以及显微镜调试发出的细微声响和学生们压低声音的讨论。
林雪萍在实验台间巡回指导,仔细检查学生们是否正确地制作了洋葱根尖压片,观察步骤是否正确。她时而俯身指点显微镜的调节,时而强调实验记录的关键点,态度温和耐心又带着科学工作者特有的严谨。
经过江韵华小组时,她无意间瞥见他放在桌角的透明水杯——里面不仅泡着枸杞(据说是被许清瑶强行安利的“养生”饮品),杯底甚至还沉着两颗新鲜饱满的蓝莓。她想起江明华偶尔也会随手往她泡花茶的杯子里丢几颗蓝莓或覆盆子,理由是“眼睛看图纸累了,吃点莓果保护视力”。这些小习惯,弟弟似乎……耳濡目染?林雪萍唇角勾了勾,没说什么,将目光移回到江韵华的临时装片上,稍微调了一下他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
“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的特征比较明显,这个视野不错,拍照记录。”她轻声指点。
江韵华“嗯”了一声,认真地拿起旁边的数码相机开始拍照。林雪萍的目光扫过他认真的侧脸,又不由自主地看了一眼那杯“养生饮品”,心中莞尔。
下课铃声终于响起,学生们如释重负却又带着实验完成的满足感开始收拾器具。林雪萍站在讲台边,一边解答着几个好学学生的最后提问,一边习惯性地扫视着各组的清洁情况。她的目光落在窗边自己那瓶樱花水培上时,稍微停留了几秒。那支小小的花苞在室内的暖气中似乎又舒展了一些,尖端那抹柔粉色更加明显了。
“林老师!”高二年级学生会负责校庆筹备的男生抱着一堆资料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这是各个社团报上来的节目单和布置方案初步汇总,张老师(年级主任)让我拿给您先看看,您比较熟悉今年的流程安排,说让您把把关提提意见。”
林雪萍作为高二的骨干教师,又曾多次指导过学校大型活动的科学展示部分,确实常被拉来做这些“额外”参谋。她点点头:“好,放那边桌上吧,我晚点抽空看。”
林雪萍快速处理好收尾工作,走出实验室时,看到江韵华和许清瑶也正一前一后地从隔壁化学实验室出来,手里还拿着实验报告。许清瑶边走边低头看着手机,差点撞上前面慢悠悠走着的江韵华的背包。江韵华反应极快,像背后长了眼睛似的,停下脚步,转身就扶住了她的手臂,避免了相撞。
“看路。”他言简意赅,语气没什么波澜。
许清瑶稳住身形,拍拍胸口:“你突然停下……”抬眼对上他没什么表情的脸,后面的话噎了回去,小声嘟囔了句“谢谢”。江韵华收回手,转头继续往前走,耳朵尖却不易察觉地有些泛红。许清瑶也赶紧跟上,甩了甩马尾辫,试图掩饰刚才短暂的尴尬。
林雪萍看着他们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懵懂和下意识靠近的青涩互动,微笑着摇了摇头。青春期的悸动,像那杯底沉浮的蓝莓,也像春日里含苞待放的枝头,充满了无限可能,却常常欲言又止。
------
临近放学时间,校园广播里开始播放悠扬的轻音乐,为一天紧张的学习生活收尾。
林雪萍批阅完今天的最后两份学生实验报告,捏了捏有些酸胀的脖颈,终于有空拿过学生会送来的那沓厚厚的校庆筹备资料。她坐在办公桌后仔细翻阅,目光落在各个社团五花八门的计划书上,时不时用笔在旁边做些标记。
突然,她的手机屏幕亮起,是江明华发来的几张图片消息。
她点开一看,图片拍摄的是刚刚完成的建筑设计图纸局部特写——正是上午困扰他的那处外墙装饰部分!照片里,图纸上用清晰有力的线条描绘了一种以当地传统木构窗棂的几何排列为灵感,经过抽象提炼和几何化重构而成的现代金属构件。它巧妙地融入到极具现代感的建筑立面中,如同林雪萍所建议的“截取了文化精神的基因片段”进行重组表达,视觉效果简洁大气,又极具地方文化韵味,将矛盾完美化解。
紧跟图纸照片后面发来的,是江明华附上的消息:
【搞定。灵感来源于林教授的点拨。奖励:下班带你去喝那家新开的、据说巨好喝的“春日限定”樱花奶茶?位置已订好,不用排队。】
文字后面还跟了一个咧着嘴大笑的傻乎乎系统表情。林雪萍看着图片上精妙的设计和他那明显带着点邀功请赏意味又充满体贴的笑息,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她能想象到他攻克难关后神清气爽甚至有点孩子气的样子。
她指尖在屏幕上轻快地回复:
【图纸很漂亮!(鼓掌表情)林教授表示此‘基因片段’表达调控得很成功。至于奶茶……准了。】
回复完,她放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