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朝廷在应对大清洗带来的余波时,临湾造船厂办公室里
林海带着一群人正围在一个巨大的桌子前
大清洗期间虽然也有造船厂的官员被带走,但总体上仍然稳定
而且朱怡伦也下令让他们专心建造蒸汽战舰不用担心大清洗会影响他们
林海众人围着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张巨大的设计图
上面用铅笔画着一艘巨大的战列舰设计图
“这里的装甲要不要再增加一些”
一个设计师指着弹药库位置说道
“若是再增加的话,整艘战列舰的设计重量就超重了”
林海捏着下巴思索道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能打穿我们战舰的炮,250㎜装甲足够了”
林海说道
此时外面的船坞里,五艘大明级战列舰已经完成船体组装,因为无线电技术突破,现在要预留发报机的位置,那些已经下水的船就地在各船厂进行大规模改装
在林海以及一众船舶设计师的共同设计中,大明级战列舰将装备四门甲方一型三联装380毫米舰炮,这便是科学院研发的大口径舰炮,军械司测试通过后命名为甲方一型,成本约为60万明元
8门单装120毫米速射炮,分散布置于舰体中部与上层建筑两侧,八门双联装85毫米高平两用炮同样部署在舰体中部,六门75毫米速射炮部署在舰艏、舰艉及两舷关键区域
舰长260米,舰宽35米,吃水9米
舰体同样采用高强度锰碳合金钢,在弹药仓,轮机仓等重要部位加装250mm厚镍钢复合装甲板和100mm斜装甲板,倾斜角度30°,等效防护厚度提升至约130毫米,可偏转部分穿甲弹
侧舷主装甲带的非核心区,如船员居住舱、辅助机械舱,采用150毫米高强度锰钢装甲,锰钢成本低于镍钢,但抗冲击能力足够抵御150毫米以下口径炮弹
舰艏,舰艉等薄弱区布置80毫米低碳钢装甲,主要防御碎片与小口径炮弹,降低整体重量
甲板装甲为70毫米镍钢复合甲板,重点防护弹药库上方的指挥塔与锅炉舱,防止俯冲炮弹穿透
设计排水量8000吨,满载排水量吨,搭载卧复式复合蒸汽轮机和强制高压循环蒸汽锅炉
但预备了两台备用的往复式低速蒸汽机作为备用,用于低速巡航和主动力受损的情况
日常航行使用高效蒸汽轮机(维持20节以上航速),长途巡逻或维修时可切换至低速蒸汽机,主动力故障时,备用动力仍可保证战舰以8-10节速度返回基地
除去核心煤炭仓,在非核心区域也有备用的小型燃煤仓,在未来兼具改造兼容燃油仓
舰首舰尾有专门的吊装接口,专为补给设计,目的就是减少战舰的靠港时间和补给时间
最高航速20到22节,满载排水量情况下最高航速可达21节,舰首设计为尖削型目的是减少航行阻力,航速能再提升0.5-1节
相比较近代战列舰的平垂舰首设计,航速和抗风浪能力更强
林海也想过为大明级战列舰同样加装80毫米破碎流星火箭炮,但考虑到大明级战列舰的吨位和定位便打消了这个想法
因为加装破碎流星火箭弹的话,又要加装往复式蒸汽装弹机,会进一步加大舰体总重量,吃水深度将变为10米,限制了大明级战列舰在大部分港口的停靠条件
因为有发报机,在舰体顶缩小了一部分指挥仓的面积增加了封闭式的无线电仓,同时配备大功率发报机和接收机
与同样加装了大功率发报机和接收机的吕宋级巡洋舰和明州级驱逐舰可以在50到80公里内实现情报共享
舰体内设有铜制传音筒和彩色信号灯系统将测距数据、敌舰方位实时传递至各炮塔,实现主炮与副炮的协同瞄准,减少各炮塔独立观测的误差
在主炮塔与舰桥顶部安装有简易双筒光学测距仪,基线长度2米,测距精度±50米,提升远距离炮击的测距准确性
这又是一个神州工业科技的高纯度结晶
放眼全世界还在风帆战船时代,只有神州已经到了蒸汽战舰时代,断档领先世界至少50年
“这简直就是一艘海上的移动堡垒,要是吕宋级巡洋舰和大明级战列舰对轰,必然是大明级战列舰更胜一筹”
一个工程师兴奋的说道
他们设计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蒸汽战列舰,怎么可能不兴奋
“目前的生产情况怎么样了”
林海并没有太高兴反而有些面色凝重
“大明级战列舰目前只有这五艘在建造”
旁边一个工程师说道
“太慢了,这样下去时间根本不够”
林海设想的一年两百多家造船厂一起开工,怎么说一年最少下水二十艘驱逐舰,十五艘巡洋舰,五艘战列舰
“可是,目前很多造船厂都是第一次建造蒸汽战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