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年龄小,没有人管她干什么,因此能全身心投入设计新颖小件。
没有自己的记忆,她结合系统给的简陋初级设计推演功能,在脑海中大致模拟编织结构,预判材料的用量和可能的结构弱点,大大减少了实际制作时的试错成本。
这个功能和她的电脑设计程序差不多。
她设计的第一个目标是一组书签。
并非简单的条状,而是构思成细长的竹叶形边缘尝试加入简单的波浪或绞丝纹样,既显精巧,又不至于太过复杂难以量产。
她还尝试用不同颜色的柳条或染色的藤皮进行搭配。
【推演完成:竹叶书签。
预计需细柳条3根,藤皮细丝一股。
结构弱点:叶尖部位易松散,建议收口时采用双线回穿加固。
】
系统的提示精准简洁。
柳青按照推演结果,小心挑选材料,一步步编织,渐渐的,一片脉络清晰、造型雅致的绿色竹叶书签渐渐在她指尖成型。
叶尖处,她特意按照系统提示,多了一道加固的工序。
成功了!
虽然微小,却是完全出自她独立设计和推演的作品!
接着是扇形、如意形…她乐此不疲。
哥哥们很快注意到了妹妹的“新玩法”
。
“小丫,你这编的是什么?怪好看的。”
三哥柳榆最先凑过来,拿起一片竹叶书签,啧啧称奇,“这心思巧的,读书人肯定喜欢!”
五哥柳桐更是眼前一亮:“此物小巧,不费料,便于携带。
若做得精致,在书院外卖与学子,或可行!”
他立刻看到了商业价值。
母亲周氏也拿着端详,笑道:“我们小丫这脑袋瓜,随她爹,净是巧宗儿。”
得到家人认可,柳青胆子更大了些。
她开始尝试设计更复杂一些的。
在现代的时候她还没有琢磨过这种精巧的小东西,现在倒是成为一种乐趣和挑战。
柳青设计了一个小型的、可以悬挂的编织风铃,尝试用极细的柳条编出几个小巧的铃铛和叶片形状,串联起来,风一吹,或许能出轻微的沙沙声。
这个难度明显提升,【简易设计推演】不断提示结构薄弱点。
她反复修改设计,甚至拉着二哥柳桂讨论如何加固连接处。
二哥话不多,但手上功夫极为了得,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并用最简洁有效的方法解决。
在他的帮助下,第一个原型风铃终于做了出来。
虽然声音不如铜铃清脆,但那自然质朴的形态和随风轻摆的悠然,别有一番趣味。
“这个也好!”
五哥柳桐再次肯定,“不只学子,或许闺阁中的小娘子也会喜爱。”
大哥柳松看着弟弟妹妹们热火朝天地研究新玩意,沉稳的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
他主动承担了更多的粗重活计,并开始留意收集那些颜色独特或韧性极佳的边角料,留给柳青“玩”
。
很快,一批精心编织的小书签、小挂饰和小提篮做好了。
它们用料不多,但胜在构思巧妙,做工细致,透着一种不同于普通农用筐篮的雅致。
五哥柳桐仔细地将它们分门别类,用软布包好,放入一个干净的背篓里。
翌日一早,天蒙蒙亮,柳桐便背着背篓出了。
他选择了县衙门外那条相对清净、又多学子往来的街道。
起初并不顺利。
人们对于在路边购买这种“不实用”
的小玩意心存疑虑。
柳桐虽有些书生气的腼腆,却牢记母亲的叮嘱和家人的期望,鼓起勇气,温和地向驻足打量的人介绍:“这是家中小妹编织的小玩意,给您案头赏玩…”
一个上午,只零星卖出两三个书签。
午后,阳光正好。
一位穿着儒衫、看似师爷模样的中年男子从县衙出来,恰巧看到柳桐摊开的一块粗布上摆着的那些小物件。
他饶有兴趣地蹲下身,拿起那个柳青和二哥合力完成的编织风铃,轻轻晃动。
“咦?这倒是别致。
柳条所编?竟能如此精巧?”
师爷问道。
柳桐忙恭敬回答:“是,先生。
皆是家中选用好材料编织的。
挂在窗前,听个声响,聊添野趣。”
师爷又看了看那些书签,点点头:“心思灵巧,做工也扎实。
怎么卖?”
柳桐报了个比普通筐篮略高,但绝不离谱的价格。
师爷爽快地买下了那个风铃和几枚书签:“给我家小子和小女玩玩,倒比街上那些粗笨玩意有趣些。”
许是见了师爷都买了,周围几个原本观望的人也围了上来,你挑一个书签,我选一个小挂饰,背篓里的东西竟很快卖掉了大半。
日落时分,柳桐背着空了许多的背篓,揣着换回的比平日多了不少的铜钱,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