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吏和衙役们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皇帝、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形象。”
“书吏和衙役们对待百姓好一些,百姓就认为朝廷是好的。”
“若是他们欺压、盘剥百姓,百姓就认为朝廷是坏的。”
“……”
朱皇帝的额头上忽然冒出来一层冷汗。
自己见过胡元的皇帝吗?
没有。
自己见过胡元的官老爷吗?
也没有。
打从自个儿出生,一直到自个儿跑去郭大帅帐下,都没见过钟离县(凤阳)的知县老爷长什么样儿。
但是自个儿从小就知道胡元朝廷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种印象是怎么形成的?
就是因为见识过那些催收赋税、盘剥百姓的酷吏,所以才会形成这个印象。
当然,对胡元朝廷印象的好坏,并不是自己跑到郭大帅帐下跟着反元的决定性因素。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活不下去了。
如果哪天大明的百姓活不下去了,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再一次造反。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印象好坏,其实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重。
说难听点儿,宁阳县刚刚收复的时候,宁阳县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