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洪武元年 > 第592章 找棒子当中间商?

第592章 找棒子当中间商?(1 / 2)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我大一新生,有亿万资产很正常吧 世界膨胀,别人进化我修仙 伊塔纪元 让你管封地,没让你治下人均暴富 科研系学霸 徒儿,下山祸害你绝色师姐们去吧 民间风水师笔记 我真是来抗日的 70后的女人 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592章找棒子当中间商?

李善长微微一怔,问道:“农学院?”

朱皇帝嗯了一声道:“对,农学院。”

“专门研究怎么种地,研究怎么培育高产以及抗旱、抗涝作物,研究粮食作物和非粮食作用,研究各种蔬菜、野菜,甚至还研究各种农具,凡是跟农事相关的,都有不同的院系和学科。”

一提到农学院,朱皇帝就感觉心里不舒坦。

皇帝和朝廷每年都要劝课农桑。

结果呢?

劝与不劝,都不耽误老百姓正常种地。

劝了没见农民多几斤粮食的收成。

不劝也没见农民少几斤粮食的收成。

反倒是这个狗东西折腾出来的农学院,不声不响的就搞了个大动静。

不适合种粮食的地方兴许适合种果树,种了果树还能改善水土流失的情况。

而且果树需要打理的地方不是太多,老百姓能把种植果树当成一项额外的收入。

更关键的是,人家农学院还能培育良种,甚至还有专门的实验田,用来验证他们培育出的种子是否高产,是否抗旱或者耐涝。

反观朝廷搞的司农司和所谓的劝课农桑,这些年到底干出来个啥?

朱皇帝忍不住伸手揉了揉额头,对李善长等文武百官说道:“他在奏本里所说的府衙改制,大概就是照搬宁阳县的那一套,把不同的事情划分成不同的课,再弄出几个副知府来分管不同的事情。”

“等山东布政使司改制完成以后,几乎所有的政务往来都能划分成不同的线。”

“从主管农耕的副布政使司,到主管农耕的副知府,再到副知县。”

“如果州县和村社之间的乡镇衙门也弄好,那就是能直接到副知乡、副知镇。”

听着朱皇帝的描述,李善长的心里忽然涌现出一丝悔意。

草率了。

早知道还能这么玩儿,老夫就应该直接提议从中书省改制,把中书省搞出几个甚至十几个副丞相,让他们来替老夫分担政务。

总比老夫一个人当牛做马要强的多。

正当李善长琢磨着是不是该弄些倒霉蛋来做副丞相的时候,徐达同样也在琢磨着是不是弄些倒霉蛋来做副都督。

管兵的一个,管军械甲胄的一个,管囤垦的一个,管粮草和民夫的一个,剩下本都督只要专心带兵去干胡元就行,又何必像现在一样头疼?

不行。

还是得请辞右丞相的位置。

只是还没等徐达想好该怎么请辞右丞相,朱皇帝就接着说道:“还有文教环卫,这里面的说法也很多。”

“像是府学、县学、社学归文教管理,印刷和书坊之类的也同样归文教。”

“环卫管的比较复杂,从登州府街面上的是否有垃圾,再到各家各户的粪肥怎么处理,几乎全都归环卫管。”

“至于他在奏本里写的那个什么工作岗位……”

朱皇帝习惯性的撇了撇嘴。

“那狗东西说,要是光靠种地就能国富民强,那最厉害的应该是猴子而不是大明,毕竟猴子那边一年两熟甚至三熟,随便撒把种子就能种出粮食。”

“所以,不能光盯着种地的那点儿收成,耕种的同时也得把工坊搞好。”

“如果能工坊遍地,老百姓就不缺会各种农具,更不怕买不起各种农具,也可以大大方方的用砖瓦来盖房子。”

“最好是能弄出来一些类似玻璃盏之类的东西,拿到榷场去坑人。”

……

就在朱皇帝拿着杨少峰的《工作报告》,耐心给李善长和徐达等心腹大臣们做讲解时,杨少峰正在驸马府里接待朴成性。

“驸马爷,大明要战马不要?”

“五千匹,全是上好的战马。”

朴成性小心翼翼的试探:“只要驸马爷开口,外臣马上让人送到登州府。”

杨少峰顿时来了精神,问道:“五千匹?哪儿来的?”

五千匹上好的战马?

棒子这是把胡元的马场给劫了?

朴成性压低了声音:“是胡元太尉纳哈出,借着辽东白灾之名,直接“冻死”了五千多匹战马。”

杨少峰有些懵。

等等。

纳哈出,“冻死”五千多匹战马,这事儿很好理解。

甚至纳哈出把这五千多匹战马直接卖给大明都不稀奇。

问题是纳哈出竟然要找棒子当中间商?

那就只能说活该他倒霉了。

正当杨少峰暗自琢磨时,朴成性又低声说道:“这些可都是上好的战马,只要十五两银子一匹。”

“只是最好别让胡元那边知道。”

“要不然下国和纳哈出都不太好交待。”

杨少峰斜眼瞥了朴成性一眼,“十五两银子一匹?还得藏着掖着?朴副使,你莫不是特意来寻本官开心?”

真要是说起来,一匹上好的战马绝对不止十五两银子。

而且还是从棒子那边运到大明,这中间增加的成本也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皮物:我的舍友被变成了皮! 回到汉朝当大佬 破怨师 火烧黎明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灭世魔龙三岁半 九娘 大唐:李二!你传我皇位干什么? 背欺里火宿 不学鸳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