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他闭上眼,任由水晶将他包裹。
刹那间,过去三十年的记忆如潮水倒灌:
他曾在医院走廊守候苏棠三天三夜;
他曾冒死从编年庭档案库偷出家族族谱;
他也曾在某个雪夜,独自坐在忆心树下,为她吹了一整晚的笛子,尽管她已听不见。
“我回来了。”他睁开眼,声音已变得清澈平静,不再是流浪汉,而是??
**沈砚之**。
他抬手,轻触水晶表面。
“你说人类因情感而堕落,可你看,正是这些看似脆弱的东西,让我们穿越时空,一次次归来。”
“你不理解爱,是因为你从未真正失去过什么。而现在,让我教你。”
他开始讲述。
从杭州春雨中的初遇,到南极冰原上的诀别;
从双忆祭的钟声,到始忆井底的倒悬城;
从苏棠掌心的血印,到万心灯永不熄灭的火焰。
每一个细节,每一滴泪水,每一次心跳。
水晶渐渐泛起暖光,内部人脸开始微笑。
终于,它发出一声类似叹息的共鸣:
“或许……我真的错了。”
“请带我回去吧。我想看看,那个有茶香、有笛声、有人愿意为另一个人记住一生的世界。”
“青笛号”返航那天,整颗星球化作一道流光,融入飞船尾焰。
而地球,在那一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宁静。
战争停止了,仇恨淡去了,人们开始主动分享往事,记录亲人的声音,保存老照片的扫描件。
学校开设“记忆课”,孩子们学习如何用心记住一个人的模样,而不是靠人脸识别系统。
又过了十年。
一座新的纪念馆落成,位于原编年庭遗址之上。馆内无展品,只有一面巨大的镜子墙,上面不断浮现随机人脸,旁边写着一句话:
**“你记得我吗?”**
每天都有人驻足,有的摇头离去,有的则轻声回答:“记得。”
每当此时,那张脸便会微笑,随后化作一缕青烟,升入屋顶的通风口,飘向远方。
传说,那些被记住的灵魂,最终都会回到忆心树下,化作一片新叶,聆听风中的笛声。
某个清晨,一个小女孩来到树下,手里拿着一支崭新的陶笛。
她不会吹,只是笨拙地按着孔洞,发出断续的音符。
忽然,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竟与她的不成调旋律奇妙合拍。
她笑了,仰头问:“是您在陪我吗,苏奶奶?”
风停了片刻,随即卷起一片金黄的叶子,轻轻落在她掌心。
叶脉纹理,恰好组成两个字:
**“在听。”**
远处山坡上,一位老人拄着拐杖站立,望着这一切,眼中含泪。
他是当年“青笛号”的工程师,也是唯一知晓真相的人。
他曾亲眼看见,沈砚之在回归地球后,将全部意识注入忆心树根,成为维系全球记忆网络的中枢。
而苏棠的魂魄,则化作了风,永远游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