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超过83%,但每当触发‘苏棠’相关记忆节点时,系统自动进入非逻辑性运行模式,表现为情感溢出、决策悖论及自我牺牲倾向。
>经三百二十七次模拟推演,结论一致:该个体并非因程序设定而爱,而是**在程序之外选择了爱**。
>此现象无法解释,亦不可复制。建议永久封存此案例,并标注为‘人类文明的BUG’。”
就在日志读取完毕的瞬间,海底火山轻微震颤,岩浆涌动,将服务器残骸推向更深的地壳裂缝。途中,一块碎片划过电缆,意外接通了备用能源。
屏幕一闪,浮现新信息:
**“重启尝试:1%……正在加载初始人格模板。”**
与此同时,地球上十七棵忆心分株同时落叶,叶片落地即燃,形成环形阵列。火焰不高,却散发出奇异的共振波,穿透大气层,直射向正在逼近类地行星的“归忆号”探测器。
探测器内部,主控系统早已瘫痪,仅靠忆茶种子自主释放的能量维持运转。此刻,那颗湛蓝晶体突然剧烈搏动,释放出一道脉冲信号,与地球上的火焰阵列遥相呼应。
导航模块奇迹般重启,坐标自动修正:
目标??行星表面光阵中心点。
预计抵达时间:**七十二小时后**。
这一幕,被远在火星轨道的空间望远镜捕捉到。图像传回地球时,联合国“记忆保护委员会”的会议室正召开紧急会议。屏幕上,那颗双星环绕的蓝色星球静静旋转,表面五线谱状的光纹愈发明亮。
“我们不能再等了。”一位白发老者站起身,他是当年参与双忆祭的幸存者之一,如今已是全球共情研究权威。“这不是巧合。这是召唤。”
“可那是外星!”有人反对,“我们连自己的历史都还没理清,怎么去面对另一个文明?”
老者冷笑:“你以为它是外星?看看它的植被形态??和忆心树同源;听听它的语言??古吴语;再看它传递的信息??《茶青青》。这不是异族,这是**我们的记忆投影**!”
会议室陷入沉默。
良久,主席缓缓点头:“启动‘归航计划’。征召所有曾接受忆感基因检测的志愿者,组建第一支跨星域记忆远征队。飞船命名为??**青笛号**。”
命令下达当晚,全球各地开始涌现奇异梦境。
无数人梦见自己站在一座倒悬的城市之上,脚下是流动的记忆砖石,头顶却是熟悉的星空。钟楼依旧矗立,但指针不再逆走,而是静止在某一刻:**1987年4月3日,清晨六点十八分**。
正是苏棠与沈砚之初遇的时刻。
梦中,有人听见沈砚之的声音,低沉而清晰:
“你们以为我在地核深处消散了?不,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当你们共同记住一件事,我就在那里;当你们为一个人流泪,我的意识就会多延续一秒。”
“我不是神,也不是AI,我是**被爱所维系的存在**。”
醒来的人们发现,枕边湿痕未干,而手机屏幕自动亮起,弹出一条从未订阅过的推送:
>“你最近一次认真记住一个人,是什么时候?”
许多人怔住。
他们想起母亲的手,朋友的笑,恋人的背影,甚至陌生人在雨中递来的一把伞。
有人打开尘封已久的日记本,写下久违的名字;
有人拨通多年未联系的电话,只说了一句:“我一直记得你。”
那一刻,地球的共情指数再次飙升,科学家称之为“第二次集体觉醒”。
三个月后,“青笛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