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被人轻轻念过千百遍。
后半夜的风卷着雪粒打在棚布上,沙沙作响,像无数细小的叩问。
赵铁山把剪刀轻轻放回木架,金属碰撞的轻响在空荡的棚子里格外清晰,余音颤了颤,又沉入寂静。
他临出门时,伸手扶正了被风吹歪的棚门,门轴“吱呀“一声,像声轻轻的叹息,又像一句迟来的应答。
裁衣棚里发生的这一幕仿佛是一个转折点,靠山屯的氛围也渐渐变得温暖起来,就像林家新屋烟囱冒起的白汽一样。
腊月十八,林家新屋的烟囱冒起了白汽。
林英掀开木锅盖,土豆炖野猪肉的香气“轰“地涌出来,混着新蒸的白面馍味,直往人鼻子里钻,油星子在热气里跳着金点。
孙裁缝吸了吸鼻子,老花镜都蒙了层雾气:“我在县城做了四十年衣裳,头回闻着这香!“
花婶抹着泪夹了块肉,塞进老石匠碗里:“我接生三十多年,穷人家的娃生下来就啃窝窝头,今儿算见着,咱也能吃得像个人样。“
林英举着粗瓷碗站起来,碗里的肉汤晃出细碎的光,热气扑在脸上,像母亲的手抚过。
“明年开春,咱们在后山开菜园,搭鸡棚。“她望向窗外,雪地上一行脚印从村口延伸过来,浅得像片叶子,“到那时,每家灶房都得冒这香。“
众人举碗应和,陈默悄悄把她滑落的棉袄袖口拽上去。
林英刚才添柴时,腕子被火星子烫了块红印,触手微烫,却没见她皱一下眉。
夜色漫下来时,林建国蹲在裁衣棚外敲木头。
他手里攥着把小刻刀,在块新刨的木板上划拉,木屑纷飞,带着松脂的清香。
月光照在他发顶,落了层薄雪,可他像没察觉似的,只盯着木牌上刚刻好的前两个字:“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