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贵族弟子是不被允许接受教育的,他们甚至连参加祭祀的权力都被剥夺。因为按照阐教的那套理论,王可以祭祀天地,诸侯只能祭祀山川社稷,其他贵族只能家祭,至于不是贵族的,他们的一切祭祀活动都是不被允许的,因此他们没有办法积累气运,断绝了成为贵族的可能,沦为奴隶。
奴隶的出现,明显和黄帝‘人人如龙’的初衷彻底违背,人族之间的相互倾轧成为常态。被分为几等的贵族对于奴隶有了掌控生死的权力之后,人族的气运增长速度骤然就降了下来。这样的变化让圈养人族逐渐发展起来的,彻底融入人族的妖族势力被打压和消灭的节奏被打断,之后逐渐形成所谓的南蛮北胯,东夷西戎的蛮族势力开始沉淀,爆发。
其中东夷部落因为吸纳了很多九黎遗民的原因,势力一直强盛,甚至所谓的太康失国也是东夷势力造成的,这种共主形式的弊病就是对于偏远地区,人族已经丧失了进取心,都抱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思,不会义无反顾的处置边患问题。共主毕竟代表人族的利益,甚至不得不对这些远离政治中心的势力多加安抚和奖赏,更进一步造成了蛮族的势力变大,因为这些赏赐在很多时候都会成为他们的战利品,或者这些边地的小势力在蛮族的压迫之下成为套取赏赐和资源的中间人。
当人族的气运消解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作为共主的夏王就成为诸侯眼中很碍眼的东西,他们会千方百计的为了各自国的利益和中央作对,甚至反叛。当癸当政时,东夷的连年反叛已经将夏王的正统性给打崩了。军事上的反复让癸接手的夏朝已经失去对诸侯的绝对压迫力。从启开始一代代努力经营的接国还是没有办法将权力从诸侯手中夺回来,反而因为为了制衡诸侯封赏新的诸侯动了贵族的核心利益,遭到整个贵族集团的反抗,终于在癸手上,经历了鸣条之战,被商汤所灭。
汤作为东夷的贵族,在夏都不断的散播谣言,弄得癸不得不镇压议论的国人,这一下更是给了商汤和其他贵族借口,联合起来一步步蚕食大夏国土。更是派出伊尹这样的大才入夏都,居中调度诸侯的反叛,剪除忠于夏的诸侯国和夏朝大臣。
癸不是没有想过其中算计,但是正所谓形势比人强,即便癸计谋迭出,但是国事如此,非人力能所为。在阐教的推波助澜之下,天命转移说的出世,癸兵败出逃。夏国国人则多逃入犬戎,东夷商代夏,成为新的人族共主,登上了历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