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铁血女皇武则天的诗意与野心(第12页)
永徽元年的冬夜,感业寺的青灯闪闪烁烁,佛堂里的木鱼声“笃笃”
地敲着,冷得像殿外的寒风。
武则天裹着件洗得白的僧衣,坐在窗边的小桌前,手里攥着支磨得光滑的毛笔,纸上已经洇开了好几滴墨——不对,是眼泪。
谁能想到,这个现在叫“明空”
的尼姑,前几年还是长安宫里最受宠的“武才人”
,跟着太宗皇帝看遍了御花园的牡丹;更没人能想到,几十年后,她会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让天下男人都对着她跪拜。
可眼下,她就是个被先帝“遗落”
在寺庙里的孤女,唯一的念想,是长安城里那个叫李治的男人。
桌上摊着张粗糙的麻纸,她犹豫了半天,终于下笔,写下了二十八个字。
就是这二十八个字,成了她这辈子最动人的“诗意瞬间”
,也藏着她从尼姑到女皇的第一步密码。
《如意娘》:感业寺里的相思——把眼泪写在石榴裙上
武则天写《如意娘》的时候,才二十五岁。
这个年纪,本该是在宫里描眉画眼、跟着姐妹赏花的日子,她却得每天穿着灰扑扑的僧衣,念着“阿弥陀佛”
,心里却全是李治的影子。
太宗去世后,按照唐朝规矩,没生孩子的妃嫔都得去寺庙出家,武则天也没能例外。
刚到感业寺的时候,她还抱着希望——李治当太子的时候,跟她偷偷有过情意,他说过“等我”
。
可日子一天天过,从春等到冬,连个送信的人都没有,她心里的慌,像寺外的野草一样疯长。
有天早上,她坐在佛前念经,看着经卷上红色的字,看久了再抬头,窗外的绿树居然变成了红色;再低头看字,红字又像褪了色,变成了绿色。
她揉了揉眼睛,才现是自己哭多了,眼睛花了。
就是这个瞬间,她脑子里蹦出了第一句诗:“看朱成碧思纷纷”
。
“看朱成碧”
这四个字,哪是写眼睛花?是写她的心思乱成了一团麻。
你想啊,一个心里装着人的姑娘,天天被关在冷庙里,见不到想见的人,连看颜色都能看混,这份思念,得有多深?就像现在的人,想对象想得失眠,吃外卖都尝不出味道,武则天只是把这种“失魂落魄”
,写成了诗里的“看朱成碧”
。
接着往下写,就是“憔悴支离为忆君”
。
这可不是她瞎编的——感业寺的饭是糙米,菜是咸菜,她本来就瘦,再加上天天愁眉苦脸,没过几个月,手腕细得能一把攥住,以前穿的衣服都晃荡。
有次打水,看见井里自己的影子,头枯黄,眼窝深陷,她都快认不出自己了。
这份“憔悴”
,是真的,不是为了博同情装出来的。
最戳人的,是最后两句:“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条石榴裙,是她从宫里带出来的唯一一件“宝贝”
。
那是太宗还在的时候,李治偷偷送她的,红色的裙摆上绣着缠枝莲,料子是上好的蜀锦。
在宫里的时候,她只在过节的时候穿,李治还夸过“这颜色衬你”
。
到了感业寺,她把裙子叠得整整齐齐,藏在箱子最底下,舍不得穿,也舍不得扔——这是她和李治唯一的念想。
那天写这句诗的时候,她真的去开了箱子,把石榴裙拿了出来。
裙子上还留着以前的泪痕,是她刚到寺庙的时候哭的,现在又有新的眼泪掉在上面,晕开一小片红。
她摸着裙子,心里想:“李治啊李治,你要是不信我天天想你、天天哭,就来看看这条裙子,上面的眼泪就是证据。”
这种用“实物说话”
的心思,多聪明啊!
她没说“我想你想疯了”
,也没说“我好可怜”
,让裙子当“证人”
——就像现在的人,会把和爱人的聊天记录截图保存,会把送的礼物当宝贝,武则天只是用更诗意的方式,把思念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
的东西。
后来这诗怎么传到李治手里的?说法有很多,有人说是她托去长安办事的尼姑带的,有人说是李治身边的太监偷偷递的。
但不管怎么传,李治看到诗的时候,肯定是动了心——他那时候已经当了皇帝,后宫里有不少美人,可看到“看朱成碧”
“开箱验取石榴裙”
,还是想起了以前在太宗宫里,那个敢跟他开玩笑、眼睛亮闪闪的武才人。
没过多久,李治就以“上香”
的名义去了感业寺。
两人一见面,武则天哭得稀里哗啦,李治也红了眼,说了句“委屈你了”
。
就是这次见面,为她后来重返宫廷埋下了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