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穿越小说 > 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 > 第133章 黄巢 写菊花里的唐末狠人

第133章 黄巢 写菊花里的唐末狠人(3 / 3)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从修真穿到70年代当军嫂 神话副本:开局我为道祖牵青牛 山风微澜 赌痴开天 喵的!这生肖谁爱争谁争 四合院:父亲七兄弟,舅舅阎阜贵 不做女明星,我卖盒饭抢疯了 上善若水,寻安 舞姬:从一个魔法少女分身到魔神 盗墓:开局引领西王母寻找长生

兄弟们,想起那些欢呼着迎接他进城的老百姓,心里充满了悔恨。

夕阳下的“僧衣客”

:是归隐还是逃亡?

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黄巢的队伍在各路唐军的围攻下,被迫撤出了长安。

他带着残兵败将一路向东,想要回到山东老家,唐军紧追不舍,他的队伍越来越少。

在一个叫“泰山”

的地方,黄巢的队伍被唐军包围了。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黄巢的兄弟们死伤殆尽,剩下他一个人。

他穿着一身破烂的铠甲,躲在一个山洞里,看着外面的夕阳,心里一片茫然。

他不知道该去哪里,该做什么。

就在这时,他听到山洞外传来了一阵钟声。

他顺着钟声走出去,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寺庙。

寺庙的门口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法华寺”

三个字。

黄巢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进去。

寺庙里的老和尚看到他,并没有感到惊讶。

老和尚给了他一件僧衣,让他换上。

黄巢穿上僧衣,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曾经那个穿着黄金甲、威风凛凛的大齐皇帝,现在竟然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和尚。

老和尚对他说:“施主,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

现在的你,不是什么皇帝,也不是什么义军领袖,只是一个看破红尘的僧人。”

黄巢点了点头,留在了法华寺里。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见过黄巢这个“大齐皇帝”

但在民间,却流传着一据说是黄巢写的诗: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有人说,这诗是黄巢晚年写的。

他在寺庙里待了几年后,忍不住下山去了洛阳。

他走到天津桥上,看着夕阳西下,想起当年骑着马在战场上飞奔的日子,想起穿着黄金甲走进长安的场景,心里感慨万千。

路过的人,没有一个认识他,因为他只是一个穿着僧衣的老人。

也有人说,这诗不是黄巢写的,是后人编造的。

因为根据史书记载,黄巢在泰山被唐军包围后,自杀身亡了。

还有人说,他是被外甥杀死的,外甥拿着他的头颅去唐军那里邀功请赏了。

到底哪种说法是真的?没有人能说清楚了。

但不管黄巢的结局是归隐还是死亡,他的诗都流传了下来。

他的《题菊花》《不第后赋菊》《自题像》,就像三幅画,画出了他从一个有抱负的书生,到一个起义的领袖,再到一个沧桑的老人的一生。

黄巢的“诗意人生”

:一场关于菊花的起义梦

黄巢这一辈子,就像一场关于菊花的梦。

他把自己的理想、野心、不甘、悔恨,都写进了菊花里。

他的诗,没有李白的浪漫,没有杜甫的沉郁,也没有白居易的通俗,但他的诗里有一股狠劲,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有一股想要改变命运的劲儿。

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

他在长安城里的残暴,他对权力的贪婪,让他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也让他的起义最终走向了失败。

但不能否认,他的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为后来的历史变革埋下了伏笔。

而且,他用菊花来象征反抗,用诗歌来表达起义的决心,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在他之前,没有人把菊花写得这么有力量;在他之后,也很少有人能像他这样,把自己的人生和一种花、一种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当再读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的时候,依然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豪情壮志;当读到“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的时候,依然能感受到那种英雄末路的悲凉。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穿越之全村去逃荒 正道魁首是如何养成的 她不爱太子了 古代种田日常 回到明朝当皇帝 老婆是杨玉环 今天萧瑀被贬了吗? 三国从颍川开始逐鹿九州 逍遥赘婿 浸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