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们住进了玻璃穹顶小屋,虽然看不到极光,但躺着看夜幕迟迟不降临、天空变幻着奇妙的色彩,也是一种非凡的感受。
珩珩对这个“不天黑”
的地方感到无比新奇,到了平时该睡觉的点还精神奕奕,哄睡成了一个大工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爱琪更是如鱼得水,每到一个与地质、气候或科技相关的地点,她都会格外专注,有时还会拿出小本子记录一下,或者和乐希讨论其中的科学原理。
在参观挪威一处冰川遗址时,她甚至能给爸妈和公婆充当起临时讲解员,说得头头是道。
乐希在一旁看着她光的样子,眼神里满是欣赏和爱意。
乐希爸妈和陈老师夫妇则完全沉浸在含饴弄孙和享受异国风情的快乐中。
四个老人围着珩珩转,拍照、喂饭、逗乐,其乐融融。
他们之间的相处也十分融洽,互相照顾,一起感慨国外的风土人情,一起研究看不懂的菜单,结下了更深的情谊。
乐希和爱琪也难得拥有了大段悠闲的二人世界时间。
在芬兰一个宁静的傍晚,他们把孩子交给老人照看,手牵手在湖边散步。
夕阳将湖面染成金色,周围安静得只能听到风声和鸟鸣。
“真好。”
爱琪靠在乐希肩头,轻声说,“感觉很久没有这么放松了,什么都不用想,只有美景和家人。”
“嗯。”
乐希揽紧她,“以后每年我们都应该抽时间这样出来一趟,就我们一家人。”
“好啊。”
爱琪笑着点头,“下次可以去看看南极的企鹅?或者非洲大草原?”
乐希低笑:“科学家志向远大。
只要你开心,去哪都行。”
旅途中也有些小插曲,比如珩珩偶尔的水土不服闹小脾气,比如大家对北欧高昂的物价咋舌,比如偶尔找不到合胃口的中餐只能啃面包……但这些都是旅行的一部分,反而增添了许多乐趣和日后的谈资。
旅程的最后几天,他们来到了瑞典斯德哥尔摩。
这座水上都市充满了历史和现代交融的气息。
他们在老城(ga1astan)狭窄的鹅卵石街道上漫步,参观宏伟的王宫;在瓦萨沉船博物馆里惊叹于17世纪战舰的雄伟与悲壮;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的金色大厅里,乐希还悄悄对爱琪说:“这里可是颁诺贝尔奖的地方,说不定哪天我们爱琪科学家也能来呢?”
爱琪嗔怪地看他,心里却甜丝丝的。
晚上,一家人在酒店附近一家评价很好的餐厅吃告别宴。
品尝着地道的瑞典肉丸、驯鹿肉和公主蛋糕,回顾着这两周来的点点滴滴,笑声不断。
乐希爸爸举杯:“这次旅行非常成功,感谢亲家母的精心策划(看向乐希妈妈),也感谢陈老师做的详细攻略(看向爱琪妈妈),我们这几个老家伙玩得很开心!”
乐希妈妈也笑:“主要是孩子们孝顺,给我们这个机会一起出来玩。
珩珩也乖,没怎么闹。”
陈老师抱着已经昏昏欲睡的珩珩,满脸幸福:“是啊,看着珩珩开心,我们就最开心了。”
爱琪和乐希相视一笑,也举起了酒杯。
这一刻,家庭的意义和温暖达到了顶峰。
晚餐后,老人们带着珩先回酒店休息。
乐希和爱琪意犹未尽,决定沿着梅拉伦湖畔再散散步。
斯德哥尔摩的夏夜凉爽舒适,湖畔灯光璀璨,倒映在水中,如梦似幻。
两人牵着手,慢慢地走着,享受着这难得的静谧时光。
“真想时间就停在这一刻。”
爱琪轻声说。
乐希握紧她的手:“以后的每一刻都会更好。
等珩珩再大一点,我们可以带他去更多地方。
等你成了大科学家,说不定我们还能去南极科考站度假呢?”
爱琪被他逗笑:“想得美!
哪那么容易。”
但她心里知道,只要身边有这个人在,一切皆有可能。
走累了,他们在湖边的长椅上坐下。
爱琪靠在乐希肩上,看着对岸的灯火,忽然轻声问:“出来这么多天,公司没事吧?名辰他……还好吗?”
她隐约感觉到,顾名辰和苏谨之间似乎进展并不顺利。
乐希沉默了一下,揽着她的手臂紧了紧:“公司没事,名辰能处理好。
至于他和苏谨……”
他顿了顿,“苏谨的项目快结束了,她定了下周回纽约的机票。”
爱琪愣了一下:“这么快?那他们……”
“名辰去找过她,谈了一次。
具体说了什么我不清楚,但名辰回来之后,情绪不太高。
估计是……没结果吧。”
乐希的声音很平静,“苏谨的选择,也不能说错。
她有她的事业和规划,纽约才是她目前的舞台。”
爱琪轻轻叹了口气:“有点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