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早产了一个月,胃口一直不太好,体重长得慢,愁死我了。”
年轻妈妈叹气。
“早产儿?”
乐希妈妈一听,立刻来了精神,职业病让她瞬间切换到专业关怀模式,“我们珩珩也是早产儿,34周+5天就出来了,在保温箱住了快两周呢。”
她语气里带着感同身受的唏嘘,又很快转为鼓励,“你看他现在,不也追上来了?只要精心喂养,科学护理,早产宝宝一样能长得棒棒的!
关键是要有耐心,定时定量喂,多观察他的精神状态和大小便,按医嘱补充维生素d……”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结合月嫂带乐珩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耐心地给那位年轻妈妈分享了一些喂养和护理早产儿的实用技巧,从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到拍嗝的手法,再到如何观察黄疸和腹胀,讲得条理清晰,通俗易懂。
年轻妈妈听得连连点头,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和希望。
“谢谢阿姨!
您懂得真多!
听了您的话,我心里踏实多了!”
年轻妈妈由衷地说。
“都是当奶奶该操心的。”
乐希妈妈谦虚地笑笑,低头看着怀里正认真“研究”
小黄鸭的孙子,眼神温柔,“看着他们一天天好起来,比什么都强。”
正聊着,诊室门口的电子屏叫到了“乐珩”
的名字。
乐希妈妈立刻提醒月嫂抱着孙子起身,对那位年轻妈妈点点头:“轮到我们了,加油!”
诊室里,王主任是位经验丰富、态度温和的中年女医生。
她看到乐希妈妈抱着一个粉雕玉琢、精神头十足的小宝宝进来,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哟,小家伙养得真不错!
看着就喜人!
是乐珩吧?三个月体检?”
“是的是的,王主任您好。”
乐希妈妈将乐珩放在诊室专用的婴儿体重身高测量床上,动作轻柔利落。
她迅将《儿童保健手册》和疫苗接种本递过去。
第一项,测量体重身高。
乐希妈妈熟练地帮孙子脱掉小袜子和小外套,只留贴身的棉质小背心和尿不湿。
护士协助着将乐珩轻轻放在电子秤托盘上。
小家伙似乎对这个冰冷的台面有点不适应,小嘴一瘪,眼看要哭。
乐希妈妈立刻拿出那个小黄鸭,在他眼前轻轻一捏——“嘎!”
神奇地,乐珩的注意力被转移了,含着泪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鸭子,忘了哭闹。
“体重:72公斤!”
护士报数。
“身高:62厘米!”
护士小心地拉直宝宝的小腿测量。
乐希妈妈快心算了一下,脸上瞬间绽开惊喜的笑容:“王主任,我们珩珩出生时才21公斤,46厘米!
这三个月长了51公斤!
16厘米!”
这增长度,远标准曲线!
王主任看着数据,也连连点头,赞许道:“非常好!
非常好!
这个增长度非常理想!
尤其是对于早产宝宝来说,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追赶性生长!
说明喂养和护理都非常到位!”
她看向乐希妈妈的眼神充满了肯定。
接下来是头围、胸围测量。
乐珩虽然有点不情愿被摆弄,但在奶奶的安抚和小黄鸭的吸引下,还算配合地完成了。
数据同样漂亮匀称。
然后是最重要的体格检查和育评估。
王主任仔细检查了乐珩的皮肤、囟门(大小正常,张力适中)、口腔、心肺听诊(呼吸音清,心音有力)、腹部触诊(柔软无包块)、四肢活动(肌张力正常,对称有力)、髋关节外展(角度正常,无弹响)。
每一项检查,乐希妈妈都配合着医生的指令,稳稳地固定着孙子的体位,动作专业又充满安抚力量。
她还主动向医生汇报了乐珩的日常情况:每天奶量(母乳为主,偶尔补充一点配方奶)、大便次数性状、睡眠规律、清醒时的活动状态(会追视、会抓握玩具、会咿呀声、俯卧抬头很稳且能坚持较长时间)、对声音和人脸的反应等等,条理清晰,数据准确,堪比专业护士交班。
王主任一边听一边记录,频频点头:“非常好!
喂养记录很详细!
宝宝精神状态、反应能力、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育都符合甚至略前于矫正月龄(按预产期算,乐珩实际才两个半月左右)!
非常棒!”
她特意强调,“早产宝宝的育评估,我们主要看矫正月龄,珩珩现在按矫正月龄算,能达到甚至过三个月的标准,这说明他不仅体格追上了,神经心理育也完全没有落后!
这非常难得!
说明家庭护理做得极其出色!”
乐希妈妈听着医生的肯定,看着怀里好奇地伸手去抓医生听诊器的孙子,眼眶微微热,一股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