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爱琪爸爸这两位“爷爷”
,则充分挥了“替补队员”
和“氛围组”
的作用。
乐希父亲在儿子手把手的教导下,克服了最初的僵硬和紧张,终于成功学会了如何正确地、安全地横抱小孙子。
每当宝宝喝完奶拍完嗝,心情愉悦地睁着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四处看时,爷爷就会获得珍贵的“抱孙权”
。
他会抱着宝宝在阳光充足的露台上慢慢踱步,指着外面的绿树小鸟,用低沉而笨拙的声音说着:“看,小鸟飞飞……树,绿绿的……”
尽管宝宝可能完全听不懂,但爷爷脸上的满足笑容却无比真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爱琪爸爸则更内敛些,他主要负责“外围支援”
:跑腿去前台取快递(源源不断的婴儿用品)、下楼拿外卖(有时老人们想吃点月子餐之外的口味)、或者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着老伴和亲家母忙活,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当宝宝哭闹,而两位妈妈又暂时腾不出手时,他也会尝试着笨拙地摇晃婴儿提篮,嘴里出“哦哦”
的安抚声,虽然效果往往有限,但那份努力让人动容。
乐希和爱琪,则是这个小小世界的核心与枢纽。
乐希依然是那个最坚实的支柱。
他白天需要处理公司积压的事务(电话会议改在了月子中心安静的会议室进行),协调两边父母的“工作”
,晚上则主动承担起大部分的夜奶和换尿布任务,只为让爱琪能多睡一会儿。
他熟练地冲泡奶粉、拍嗝、哄睡,动作越来越流畅。
他记得医生交代的每一个复诊日期,记得宝宝每顿的奶量和大小便情况,记得爱琪需要吃的每一种药的时间。
他像一座精密运转的桥梁,连接着新生的脆弱、母亲的恢复、长辈的关爱和外部世界的运转。
爱琪的身体在精心调理和充足休息下,恢复的度明显加快。
伤口的疼痛基本消失,体力也增强了不少。
她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努力成为宝宝的“粮仓”
。
在通乳师的指导和妈妈们汤汤水水的滋养下,奶水渐渐充沛起来。
每一次将宝宝拥入怀中,感受着他温热的小嘴本能而有力地吮吸,看着他因满足而微微眯起眼睛的小模样,一种混合着疼痛(哺乳初期的不适)和巨大成就感的暖流就会充盈她的心间。
这是只有母亲才能体会的、血脉相连的奇妙羁绊。
她开始尝试更多时间自己抱着宝宝,学习解读他不同的哭声所表达的需求。
在乐希和妈妈们的帮助下,她也渐渐掌握了洗澡、抚触等技能。
看着宝宝在自己掌心下放松地伸展着小胳膊小腿,出舒服的哼唧声,初为人母的自信也在一点点累积。
然而,挑战无处不在。
宝宝回家的第五天,黄疸值出现了反复升高。
爱琪妈妈第一时间现了宝宝眼白的微黄和皮肤颜色的加深,立刻紧张起来。
护士来检测后,确认数值确实比出院时有所上升,虽然还在安全范围内,但需要密切观察,并建议增加喂奶频率,多排泄,同时多晒太阳。
这个消息让整个套房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
爱琪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点信心又受到了打击,看着宝宝似乎比之前更黄的小脸,忧心忡忡。
乐希妈妈立刻翻出家里阿姨让自己带来的黄栀子(一种民间认为可以退黄疸的中草药),想煮水给宝宝擦洗,被爱琪妈妈坚决制止了:“不行!
宝宝皮肤太嫩,不能乱用草药!
得听医生的,多吃多排多晒!”
“晒太阳!
对,晒太阳!”
乐希父亲立刻响应,他走到露台看了看,“现在下午三点多,阳光正好,不毒!”
于是,一项新的重要任务诞生了——日光浴。
每天上午和下午阳光温和的时候,护理床就会被推到洒满阳光的露台区域。
护士指导着,小心翼翼地将宝宝脱得只剩尿不湿,戴上特制的小眼罩保护眼睛,让他趴在小垫子上,接受温和日光的洗礼。
宝宝似乎很享受这种暖洋洋的感觉,常常晒着晒着就舒服地睡着了,露出满足的小表情。
四位老人轮流值守在露台旁,像守护着最珍贵的幼苗,确保阳光不会直射到宝宝的眼睛,留意着时间(每次不过15分钟),随时准备着小毛巾擦拭宝宝可能渗出的细微汗珠。
爱琪妈妈则更加严格地执行着“多吃多排”
策略,哪怕宝宝夜里只是哼唧几声,她也会立刻提醒乐希或爱琪看看是不是饿了。
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和密切监测下,几天后,宝宝的黄疸值终于开始稳步下降,皮肤和眼白也渐渐恢复了健康的粉白色。
当护士宣布“数值正常了,继续保持就好”
时,所有人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套房里再次充满了轻松和喜悦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