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长的肉乾,鲍乐安看了一眼老妻,示意她好好休息,接着起身出门,去看看附近的其他乡人。
大家都累个半死。
但趁着还有一点天光,几个当家的汉子聚在一起,低声说话,年纪最大的老汉有五十来岁,嘴里嚼着什麽,看了一眼鲍乐安,低声道:「这赤军起事,怕是能成。」
一旁的其他人抬头,没有说话。
他们懂得不多,不善言辞。
那老汉继续道:「过去不是没有人造反,但如此行事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他早年也造反过,张遇贤起义时,他混入了其中一支义军。
但那时的义军,哪里想过种地安民的事情,就是杀官杀土豪,抢钱抢粮抢女人,这边抢完了,就流窜到别处继续抢,但不管怎麽抢,都喂不饱那麽多张嘴。
古往今来,造反了不知道多少次,还是第一次见到义军不裹挟百姓的。
他们如今就一个字,心安。
因为他们知道今天累死累活干得事情,明年就能让全家老小填饱肚子,至少不会饿死人。
不抓壮丁入伍,想要加入军队还得挑挑选选,不是身体强壮有底子的一概不用,用那官吏的话来说,上面交代清楚了,要优先用『良家子』,当兵也不用黥面,罪犯更不是军队的主力。
也不裹挟百姓去送死,这老汉当年造反时,可是拿刀逼着裹挟的百姓去攻城的,攻下一座县城都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人命在那位陛下的治下,值钱,也不值钱。
值钱的是人口就是生产力,有人就能干活,哪里都缺劳动力。
不值钱的是杀人也从不手软,在起义之初,还有人趁火打劫,更有各地的江湖匪类市井无赖,他们都算是身体强壮有一定武力的,以往都是收编用来弹压地方,或者编入军队,训练一番便可以打仗。
但是赤军只管杀!
光是蔡龙一地,就杀了上百人,一直杀到街面上看不到任何一个泼皮无赖,还活着的那些吓得跟个鹌鹑一样。
那可是一百多颗人头啊,车船店脚牙,三教九流,不管是有帮派的,还是没帮派的,冒头就死。
他们还以为聚众闹一闹,对方会妥协收编他们,说不得也能混个差吏当当,毕竟这些人都是真正的地头蛇,起义军打下一个县城还是得用当地人来管理的。
但回答他们的是军队的结阵冲锋!
也就是两个什长带着二三十人,手持刀盾长枪弓箭,一轮冲锋就把他们砍杀大半,就连青蚨帮的帮主都被乱箭射伤,还没等施展轻功身法,三五个悍卒长枪突刺,当场刺死在了大街上。
这种江湖三流的高手,正面硬撼军队就是一个死字,这些悍卒都不算是赤军的精锐部队,只是弹压地方的辅兵。
青蚨帮以高利贷和地下钱庄为主业,帮主街头横死,当天就被抄家灭门了。
最大的赢家是那两个什长,听说已经升为都头了,其实就是百夫长,只不过属于地方上的部队。
那都头据说是枪法犀利,唤作桓侯枪法,也就是三国时期张飞所用的枪法,他的出身则不太清楚,只听闻是狮相门下弟子,曾经拜在行伍高手下学习武艺。
这些人的武功路子跟江湖门派完全不同,刀盾弓箭阵法配合,连江湖二流高手都能轻易绞杀。
那说话的老汉自然不知晓那麽多,但他习过军中武艺,在跟他人吹牛时,忍不住道:「另一个都头练得怕是李存孝的十三太保功。」
「据说练得大成能够刀枪不入。」
旁边的人听得暗自咂舌,满脸羡慕,只希望自己也能有如此高强的武艺,说不定也能在军中谋一份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