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对天下解释:武飞是怎么分身两地,一边在北边渤郡吃砂子,一边怎么窜上贵妃的床?
这几年,哪怕再黑武飞的史家们,都只能忙着编排这武飞在北边是如何不要脸,和昊国将军互送礼品有一腿,如何残暴耗尽渤郡民力征伐,这剧情已经排满了。
如果再黑宣冲如何用飞遁手段从渤地返回爻都,跨越宫禁。哎呦嘿,后世众人将如何看这史书?会怎么说?史官也是要脸的。
况且就算真的掰扯清楚,百姓们眼里: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大征、发册、奉迎这些流程,灵帝走了哪些?李氏就是当年没走完流程,然后被北静王府所拒。
周王监国时,暗中遣黄门外出强抢民女,百姓为什么没有被选中的欢喜?因为大家知道周王就是买个倒模,用完就扔了。而当年被强抢的百姓也不是完全小门小户,都是大宗的旁支,养了女儿是指望着去联姻其他宗族中的主支,现在变成了周王用过的废弃物。心里不藏着一点不满是不可能的。
若是现在真的爆出来,李氏子不是灵帝的种?这些爻都中百姓们会对荒谬的事实幸灾乐祸。甚至会暗中戏谑,天子失德,何以理天下?
而天子失德了,天子不会死,但速旺这个近臣可是罪无可赦。
此时灵帝过继的子嗣们已经被速旺得罪完了,现在就算速旺想要掉头,也找不到回头的路。
在下朝时,速旺又来到了震宫的风雷传讯台上,没有等到武飞的回信。
他想拉武飞作为盟友的企图破产,他不禁扭头看着宫中李妃的方向咬牙切齿:“你(李氏)到底是怎么凭空怀上了武飞的种的?!”
毕竟古人无法理解四十世纪先进的播种方式。
…大儒们对山河人文割席…
宣冲现在没工夫来理解朝廷和各地世家给自己送来的拉拢和威胁信件。从战略角度上,在确定各方局势稳定后,宣冲抵达了奋行城,召唤出了孔雀,集结了一支队伍朝着南方蚩尤兵区域飞过去。
除了宣冲本人骑乘的孔雀外,乘坐太月鸾,以及木质御风飞鸾的,一共是五个空中大型飞行器。队伍越过灵江以南,降落到兵站补充了粮草,随后又整编了一批五百人的鸦人队伍。
这些南下的队伍都是好手,都多次进入过南方山林深处。而这次宣冲带队南下也不仅仅是取了武器就走,而是为将来南征打前站。
宣冲这次南下并不是探险队,探险队人数再多,考虑的事项就是局限于每个人,负责好自己;探险失败撤退后,是一个个人抱团。生病受伤的人直接甩掉即可。
而一支部队,哪怕再小的规模,也要考虑最极端情况下,维持住战斗力!战斗力是需要信念来保障,而信念就是集体主义不抛弃不放弃。
一旦发生非战斗减员,需要安排撤退优先级,安排接应。调动包括外交在内的一切力量托底。
作为军队的统帅遇到任何压力,都不能急吼吼失了方寸,每一个命令都需要严肃可行性,都要精准量化时间和地点的范围。
在预测到危机时,统帅针对风险任务给下属布置行动要有明确数字标准,不能有任何模棱两可。
“尔等随机应变”这句话在前线有余量时,才能下达。危急时刻统帅必须要有担当,给予明确的命令。
…临近四十,不予他人惑…
巨鸟的翅膀在天空扇动,马匹在丛林中穿行;而当地向导则是带着队伍在河流上航行,陆水空三路齐进。
在宣冲统帅下,一路上非常平稳。纵然前路出现奇怪的风暴,怪异的林火,瘴气。但这些异常现象并没有造成多大阻碍。
在这些干扰下,队伍向导都能根据先前探险预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