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后人称道、赞叹的“奇迹”。
即便后人注定不能知道,明明已经在战国时代,就已经成书了的《星经》,为何还会被一些奇怪的、行文风格十分贴近原作者的后人续写,并毫不吝啬的填补进更多的,且成就非凡的内容,
但就像何博和死鬼学者们,至今还在为内容已然“汗牛充栋”的《杂说》写续集一样:
他们不在乎那无所谓的赞叹欣赏,
只要后人能够将这份智慧流传下去,并从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更好的改变这个世界,
那就能让“在天之灵”们,感到满足了!
另外一提,
要不是为了更好的欣赏这日蚀奇景,见证人类智慧对天地自然的“预言”,
这些死鬼们也不会跑到这荒凉的高原,陪伴在一位碎嘴子的鬼神身边,忍受后者的调戏骚扰呢!
……
而伴随着高原上,
死鬼们对着日蚀的指指点点,
阳世的大汉朝堂,也正迎来新的动荡。
一直不屈不挠,希望阻止朝政的崩坏,从而跟王凤坚持对抗的王商,被皇帝收回了相印,罢免了职位——
在此之前,
王商因为秉公执法,惩戒了王凤的亲家,渎职的琅琊太守杨肜,并弹劾其结党营私,检举王凤将手从中枢长长的伸到地方,企图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侵占大汉的权力,希望皇帝能够及时醒悟,抑制外戚的力量。
于是,
他迎来了元城王氏的疯狂反击。
王凤派人捏造了一些谣言,给向来以“刚正不阿”示人的王商泼起了脏水:
先是说王商私通父亲的婢女,
又说王商纵容妹妹私通他人,并杀害家奴等等,
通过这些难以查证的闺门秘事,对王商进行污名化打压。
王商当时便气得要死,一张老脸涨得通红。
他很快找到皇帝,宁愿用死亡来向其证明自己的清白。
而皇帝到底还念着过去的情谊,没有深入的追究这些事情。
但很可惜,
日蚀到来了。
这对崇尚“天人感应”的大汉君臣来说,又是一个需要献祭三公的回合。
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王凤,能是被献祭的对象吗?
跟王凤同为元城王氏,兄弟紧紧抱团在一起的御史大夫王音,能是被献祭的对象吗?
所以,
王商还能怎么办呢?
当王商在朝堂上交出相印,摘下帽子,对着皇帝叩首,流泪诉说着自己的无能,“没有辅佐好天子,以至于上天震怒,遮蔽了太阳”等等话语时,
他那一向洪亮沉稳,暗含着犹如刀锋那般锐气的声音,变得无比的沙哑哽咽。
皇帝有些不忍心,
但看着朝堂上的两位舅舅,
又想着朝堂之外,那高悬于天上,却不似往常那般明亮夺目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