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者只能强行挺起腰杆,挪动脚步,去为儿子收尸下葬。
他的儿子死在了外地,又在夏天,回到家乡的时候,已经很不体面了。
老者不希望别人嫌弃自己的儿子,便又强打精神,拿出不多的家资,东奔西跑,为儿子准备了一场在乡村之间,还算体面的葬礼。
也许是过于忙碌,
也许是心情已然随着时间平复下去,
当儿子下葬的时候,老者并没有哭泣。
他只是在坟茔旁边种了两棵枝叶宽阔的树,好遮蔽天上那过于热烈的阳光——
道士跟和尚,他都仔细的问过了,他们都说人变成了鬼以后,会呈现死前一刻的容貌。
如果执念深重,还会残留着死前的痛苦,难以解脱。
老者听了,觉得不能让自己的儿子生前死后,还受同一茬的罪。
所以他额外关心坟茔旁边的草木,生怕哪天它们枯死了,又让儿子感到那要命的炎热。
齐使静静的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心里对夏国的好感,又下降了一些。
他私底下对同伴说,“我原本以为作为大国,应该像大汉那样,君主贤明百姓安康,天下一派的其乐融融。”
“谁能想到,大夏拥有这么大的土地,这么多的人口,却让百姓困苦成这样呢?”
年长的同伴看着他那张年轻的面孔,张口便说,“你这是年轻人的想法!”
“如果生在前齐王的时候,你哪里还有机会,对别人动恻隐之心?”
“只怕是自己为人奴隶,求生都难呢!”
同伴嘴里的“前齐王”,指的自然不是已经退位,乐不思祖宗的延陈侯,而且过去那位任用倭人,骄狂自傲的君主。
在这位的治下,齐人的生活,可比夏人还要凄惨!
之前的老者还能给子嗣修坟栽树,年年哀悼。
生在偏僻东瀛的齐人,又哪有这般条件?
同伴年近五十,少时经历过缺衣少食的痛苦,可不比生长在姜齐治下,目睹国家日渐繁华,还曾有过遣汉使经历的齐使。
对方听了他的话,心里知道的确是这样的道理,但还是有些难受。
他自幼学习儒学,遵从先贤“仁者爱人”的教诲,有匡扶天下、辅佐君王,以至尧舜的梦想。
还没来到夏国之前,
齐使听说夏国除却推崇儒家之外,还有尚贤兼爱的墨家流传,心里还颇为向往,想要了解夏国的情况。
如今来到夏国,却是破碎了美梦。
难怪远在泰西的罗马人会说:“距离产生美!”
……
“齐国的使者,你觉得我大夏的风貌如何?”
当齐使来到夏都后,皇帝很是高傲的施以恩准,允许他觐见自己。
毕竟他这些年里,
因忙于平叛和玩乐,连大汉派来的使臣都少有接见,
更不用提一个小小的齐国了。
有这个功夫,皇帝只想抱着自己最近疼爱上的美人,去避暑的行宫中享受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