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历史军事 >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 第695章 气象网络再与天争

第695章 气象网络再与天争(1 / 3)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棺临凡尘 听懂毛茸茸说话,五岁奶团在大院当团宠 原神:天理,开门,逐火十三英桀 影像中的审判 夫君囚我为外室?重生改嫁他死敌! 两宋英雄传 斩神:我虚无代理人,只想摆烂 京剧猫之我成为了阿紫的哥哥 星火之焰 全家骗我养私生子,重生老太杀疯了

“家书抵万金”

的民用电报,如同一条条无形的、温暖的纽带,将大宁帝国广袤疆域上的亿万子民前所未有地紧密连接在一起。

这张覆盖全国的信息网络,不仅传递着亲人间的思念,更在无形之中凝聚着一种名为“家国”

的更为强大的向心力。

然而,对于“追光”

项目组的领袖,那位总是能从“已知”

之中窥探到“未知”

的三弟张文远而言,他知道,电报的潜力还远远没有被挖掘殆尽。

它不仅能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小情”

,更能承载关乎国计民生、甚至是与天争命的“大道”

---

大宁启元三十年,夏。

京城,皇家格物学院,“追光”

实验室。

张文远正站在一幅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巨大、也更加精密的“大宁全舆图”

之前。

这幅图不再仅仅是标注了山川与城池,更用不同颜色的符号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帝国各地的气候与物产:

——北境,苦寒,多风雪。

——西域,干旱,少雨水。

——江南,湿润,多梅雨。

——而那漫长的东部沿海,则更是每年夏秋之交都必然会遭受一种名为“风信子”

(台风)的毁灭性天灾!

“三哥,”

刚刚才从东海巡航归来的张开山,指着地图上那条从外海一直延伸向江南腹地的、用血红色标记出的“风信子”

历史路径,脸上带着几分心有余悸的后怕,“你是没亲眼见过那场面……前一刻还晴空万里,下一刻便狂风大作,暴雨倾盆!

那海浪卷得比咱们泉州港的城墙还要高!

咱们那艘‘镇远号’铁甲舰,重达数万斤,在那天威面前都如同一片小小的树叶,差点就被掀翻了过去!

沿海的那些渔村更是十室九空!

无数的渔船被卷得粉碎!

无数的百姓被巨浪吞噬!

实在是……太惨了!”

张文远静静地听着,没有说话。

他的目光却如同最锐利的鹰隼,死死地盯住了地图之上那几个与“风信子”

路径息息相关的关键节点:

——遥远的、位于外海之上的“琉球”

藩国。

——帝国东部沿海的“舟山”

前哨水寨。

——以及最终风灾登陆的江南腹地。

他现,每一次的“风信子”

其路径虽然看似变幻莫测,但其从“生成”

到“登陆”

却总有一个三到五日的时间差!

一个充满了“格物”

智慧却又堪称“疯狂”

的伟大构想,如同最璀璨的闪电瞬间劈开了他的思维天穹!

“二哥,”

他猛地转身,抓住张开山的胳膊,眼中迸出一种比研究出“无线电”

时还要更加狂热、更加神圣的光芒!

“你说……若是我们能提前知道这‘风信子’何时来?何地来?其势又有多猛……那我们是否就能让那千千万万的渔船提前归港?让那百万沿海之民提前转移?将一场本该是毁天灭地的滔天大祸……消弭于无形?”

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在张开山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他呆呆地看着三弟,看着他眼中那闪烁的、如同神明般的光芒,彻底被自己这个弟弟那“再与天争”

的磅礴气魄给深深地折服了!

---

三日后。

一份由张文远亲笔所书,并有内阁辅张小山与兵部、户部、工部、探海总署等所有核心衙门联合副署的《关于请求建立帝国一体化气象观测及预警网络之万言疏》,被呈送到了皇帝宁宣宗的御前。

疏中,张文远以无可辩驳的逻辑与详实的数据系统地阐述了他那个足以“再与天争”

的伟大构想:

第一步:布网。

奏请皇帝下旨,在帝国广袤的疆域之内,从东海之滨到西域戈壁,从北境雪原到南疆雨林,利用现有的“军民电报站”

大规模地设立标准化的“皇家气象观测站”

第二步:观测。

由格物学院统一设计并量产一批全新的“格物神器”

——有可以精确测量风向与风的“风信鸡”

与“转轮风仪”

——有可以测量降雨量的“标准量雨器”

——更有那个由元圣张大山亲自点拨、可以通过水银柱之高低来预判天气晴雨变化的终极神器——“晴雨表”

(气压计)!

并由皇家电报总局为所有观测站配备最优秀的译电员。

第三步:汇总与分析。

所有观测站必须在每日的“子、午、卯、酉”

四个时辰,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铠甲:天道赐我威麒印 不良人:诸位,一起复兴大唐吧! 回到汉朝当大佬 九娘 火烧黎明 破怨师 皮物:我的舍友被变成了皮! 背欺里火宿 不学鸳鸯老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