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如音静静垂眸,纤长的睫羽在月光石柔和的光辉映照下,投下一抹颤动的阴影。她双手拢在衣袖之中,掌心微微沁出薄汗,心神却在王谢那平淡而坚毅的语声中渐渐安定下来。
“师妹……愚钝,实在惭愧。”她低低地开口,声音仿佛从胸腔深处一点点溢出,带着细微的颤意,像是怕扰乱这一室的宁静。
三年闭关修炼,她日日以阵字功法淬炼心神,心境早已比昔日初入混元宫时平稳许多。可此刻,面对王谢那如清风般淡然的神色,她心底却依旧泛起波澜。那种淡然,并非冷漠,而是一种超然世俗的笃定,如山岳般沉稳,又似苍穹般辽阔,令她既敬畏又安心。
辛如音抿了抿唇,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似是想掩饰自己心底翻涌的情绪。
“若非师兄当初引我入门,传我功法,恐怕师妹还困在龙吟之体的桎梏之中。能有今日筑基,皆是托师兄之福。”
说到这里,她忍不住抬眼去看王谢。他的目光依旧清澈如水,映着灯火与茶雾,安静、澄明,仿佛看不见世间的纷争与动荡。正是这份澄澈,让她心底的颤动愈发强烈。
“修仙界本就是弱肉强食之地,许多修士拼死拼活,不外乎为了夺取一山一地,为了一宗一派的荣辱沉浮。可大道幽远,怎能系于一域一地?若心神为这些俗务牵绊,纵有天资,怕也难窥长生真义。”
辛如音的声音逐渐稳定下来,语气虽然柔和,却透出一种由衷的感慨与自省。她缓缓起身,向王谢一礼,动作恭谨至极,声音也更加郑重:“师兄放心,师妹必谨记在心。往后必不再妄自揣度,只求潜心修行,守住初心,不负混元宫,不负师兄教诲。”
说到这里,她终于轻轻吐出一口气,似是心底的重负在这一刻卸下。眼神柔和而清明,落在王谢身上时,带着一抹安宁的敬仰。
整个大厅依旧静谧,只有茶香氤氲,袅袅升腾。辛如音的声音落下之后,仿佛连这氤氲的香气也随之静了下来,弥漫在空气中,安静而温润。
她重新端坐,双手安放在膝上,神色已经恢复了从容与恭谨。只是心底却在无声地回荡着方才的一番话语——那不仅仅是她对师兄的回应,更像是她在这一刻对自己立下的誓言。
王谢看着辛如音,眉目间浮现一抹淡淡笑意,眼神温润如月,语声温厚,缓缓流淌:“师妹既已入混元宫,便要好好体悟‘一切随心’的真义,这对你参悟阵字功法,也会大有裨益。”
他稍顿,指尖轻轻拂过石桌,桌面漾着月光石的清辉,似有粼粼光纹荡漾。他的声音依旧平和,却在静谧间自有一种超然之感:“修仙宗门之兴衰,本就皆是大道循环。世间万物,有盛则必有衰,有合则必有散,皆不离这天地大道。若你一味执着于外物的起落荣枯,反倒会迷失了本心。我们混元宫所求,不是将一山一地据为己有,而是能在流转不息的兴衰变幻中,持守自身的道念不坠。”
说到这里,王谢微微一笑,神色澄澈如镜,将一个储物袋递到辛如音面前:“接下来,师妹就安心布置颠倒五行阵吧。储物袋里是一些灵石,你先拿着用。”
辛如音点了点头,将储物袋拿在手中,掌心微微一沉,随即神识探入其中。只见袋内光是低阶灵石便有一百万,中阶灵石也有两千,用于布阵的消耗已是绰绰有余,甚至仍有许多盈余。
她眼底深处浮起一抹难以掩饰的惊讶,却仅在心底掠过,未表露分毫,神色如常。相比于这些外物带来的震撼,她更明白,自己真正从王谢身上得到的,远远超出这些灵石所能衡量的。那混元宫的传承功法,是她在三年闭关间,一次次突破桎梏、脱胎换骨的机缘。
辛如音缓缓收回神识,心中思绪翻涌,转瞬间便归于宁静。她不再推辞,也不再忸怩,大大方方地将储物袋收入袖中。
她抬眸看向王谢,嘴角弯起一抹笑意,神情间少了先前的拘谨,多了几分真挚与坦然:“师兄,师妹离开元武国的居所,已经三年了。此次出关,心中总有挂念,想先回去看一看。”
她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一丝久别思归的感怀。三年光阴,于修仙者而言或许只是转瞬之间,于凡人而言,却足以让世事沧桑、物是人非。辛如音心底清楚,离别之地或许仍如往昔,可她仍想回去看一眼——那里承载着她的过往,有她的根,亦有她未曾割舍的情绪。
王谢静静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