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能把一帮国宝帮的大爷给气的半死!
当然,一开始这也是很多年轻的古董商故意为之的。
现在竟然慢慢被短视频传播开来,大家都变得很直接了。
其实,直接也好!
少了多少误会!
顾西北稍微移动了一下造像,然后上手研究起来。
其实视觉上能看的部分大致上顾西北刚刚已经看过,没问题。
但是流程他还是要走一遍的。
通体看完一遍,然后左手扶住佛像,微微后仰,将佛像放倒了下来。
这是要看造像的底子。
鉴定造像,看低是很关键的。
因为造像基本都是从上往下走,到底部收。
所以很多时候造像的外观是很漂亮的,外面鎏金施粉的,很难看出实质性的地方。
但是底部收尾切断的时候,会露胎,露材质,露制造工艺。
所以看底子是鉴定造像真伪以及断代的很重要一环。
其实刚刚周宝生也看低了,但他看的时候底子是对着他的,顾西北看不见。
现在他自己放倒佛像,底子一露出来,不禁看的他有些意外。
这佛像没空腔,实的?
不对!
重量差太远!
他伸手指轻轻一弹底子。
“当”
的一声,仔细一听。
空的!
这佛像,是特意做了封腔的。
佛像,尤其是大体量的佛像,肯定不能是实心的。
否则那得多重,也浪费铜料!
所以佛像一般翻过来,就会露出一个空洞,就能一眼看清佛像里面的材质好坏,制作工艺好坏。
但,也有封堵这个空洞的。
但是少!
绝少!
因为没必要。
要知道古代铜料是极其珍贵的东西,没必要浪费在看不见的地方。
不过少不代表没有!
古董行有一个特性,就是一切不符合大多数认知的地方都会被质疑。
而从疑不买又是古董行的铁律。
但事情往往是矛盾的,如果严守从疑不买的原则,那就永远捡不到漏,不了财。
而如果想捡漏,就要敢于冒险,买入不被他人看好的东西。
但这又会大大增加被打眼的风险。
这,就是古董行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