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通出兵辽东,真正的目标并非公孙度。
而是高句丽!
看了上一章结尾的地图,有读者老爷问:“这不是后来高句丽的地图吗?”
是的,这也跟他娘的司马懿有关!
原本的历史上,司马懿打败公孙度后,在辽东屠城,将襄平城内所有的汉人全部屠杀掉,又将整个辽东地区所有的汉人全部迁回青州,使整个辽东再无汉人存在,将整个辽东拱手送给了高句丽。
也因此而使得在隋朝时期,隋炀帝数征辽东失败,直到唐朝才将高句丽打服。
并导致后来的棒子们一直叫嚣说辽东是他们的土地。
那么,咱们再看一下汉武帝时期的地图!
汉武帝元封二年,派杨仆和荀彘征伐东北之后,在东北设立了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等?四个郡。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东北汉四郡。
)
……
当时的汉四郡,涵盖了后世整个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朝鲜半岛的绝大部分土地。
仅有三韩(辰韩、马韩、弁韩)位于最南端,也是向汉武帝臣服了的。
并且,其中的“辰韩”
,实际上是“秦韩”
的谐音,是由先秦逃难的百姓建立的城邦式国家。
说到这里,索性说一下朝鲜的问题。
朝鲜一词,始于商纣的叔父箕子。
商亡之后,箕子带五万中原百姓从山东渡海至辽东,建立“朝鲜国”
,史称箕子朝鲜。
西汉初年时,燕国人卫满(姬姓卫氏,卫国宗室后裔)推翻箕子朝鲜,此后被称为“卫满朝鲜”
。
后来,汉武帝派杨仆、荀彘攻灭卫满朝鲜,建汉四郡。
随着汉朝衰弱,到东汉末年,夫余人和高句丽不断蚕食汉四郡,整个东北大部分地区被夫余人和高句丽占领。
董卓专权时,徐荣向董卓推荐公孙度为辽东太守。
公孙度带着两千多人进入辽东襄平(今辽阳),大杀四方,数年之间打败了有着1oo多万人口的夫余和2oo多万人口的高句丽。
再后来,司马懿认为强大的汉人在海外建国会威胁中原政权,打败公孙度的孙子公孙渊后将襄平城的汉人全部杀光,并将辽东地区幸存的汉人也全部内迁回青州。
高句丽因此而壮大。
到唐朝时,唐军灭亡高句丽。
但是,几十年后,一个姓王的汉人名叫王建,又在半岛上建立了高丽。
建国之后向中原王朝称臣,史称王氏高丽。
王氏高丽历时一千多年,一直依附于中原的唐、宋、金、元、明。
到了明朝初期,高丽国王派李成桂为主帅,率军攻打明朝的辽东。
李成桂不愿对抗母国,行至鸭绿江中威化岛时,越想越气,毅然回师杀了高丽国王。
此后,李成桂请为藩属,明朝皇帝赐国名为朝鲜,即李氏朝鲜。
再后来建奴崛起,李氏朝鲜虽迫于满清压力成为清朝藩属国,但却一直视明朝为母国,并且在崇祯死后,沿用崇祯年号26o多年。
再再后来,沦为老鹰国殖民地的棒子们,为了找回点自信,将汉城改为尔,还叫嚣中秋节是他们的、端午节是他们、屈原是他们的……
……
言归正传。
建安七年(公元2o2年)五月上旬,王通十万大军征伐辽东。
这十万大军中,有六万骑兵!
兵分两路。
一支走陆路。
一支走水路。
其中的陆路,由吕布为主帅。
庞统为军师,田豫和臧霸同为副将。
率领四万骑兵,出卢龙塞(喜峰口)进入辽西,横扫燕山以北的半个辽西郡后,再渡过辽河进入辽东。
为了确保庞统的安全,王通将周仓提拔起来,担任庞统的亲卫统领。
其中的水路,由王通亲任主帅。
徐庶和贾诩为军师,张辽、赵云、韦卫、徐晃同为副将。
率领四万步兵和两万骑兵,从东莱乘海船在青丘(今大连)登陆,再一路向北,势如破竹,兵锋直指辽东的治所——襄平城(今辽阳市)。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王通两路出兵路线。
)
……
六月上旬,王通围公孙度于襄平。
但却只是围而不攻。
公孙度大惊,急忙派人向臣服于自己的高句丽和夫余求援。
此时的高句丽国王是故国川王高伊夷谟,高伊夷谟接到公孙度的求援之后,立即派其弟廷优位宫率骑兵六万救援公孙度。
廷优位宫,就是原本历史上的高句丽山下王,此人生得身阔体壮,力大如牛。
号称有万夫不挡之勇!
除了廷优位宫之外,还有三员猛将,分别是朴氏家族中的朴哞、朴哼、朴汪。
这
